容貌蓋過天下。手拿洗臉銅盆,在那曬樓腳下。
溫水打得半盆,散你頭裹耳環,銀角梳子在手,
梳洗多遍幹淨。梳裹三遍固緊,又才穿金戴銀。
急忙走進房間,手拿金鑰銀匙,開你紅顏衣櫃,
得抱彩綢衣裙。拿對龍鳳布鞋,穿戴整齊合身,
紗帕腰裹包緊,衣腳好似刀裁。相扶走下大街,
好像小龍戲水,人見眼花繚亂,不是我們才誇,
別人見了同誇。富貴子弟懂禮,問遍秧地魚蝦。
接傘楓葉讓我,前頭引路我行。來到寨腳大門,
兩邊紅花對子,走過條街寬敞,全是麻條石鋪。
石經斧坎刀截,經過名匠鋪店,屋頭相含相接,
“共輾”搭在一邊。你寨多條岔路,隨你領走哪邊,
引我來到媽家。梳梯九層給我,梯腳用石鋪墊。
梯邦雕龍畫鳳,不爬不到媽依。腳踏龍鳳樓梯,
爬完梯子九層,來到兩扇龍門。遇雙先生拿筆,
拉張桌子拉我,進門不準推門。桌上兩盤大魚,
尊酒多杯待人。雙手遞來給我,我謝秧地媽依,
我接到手喝盡,讓支桌角我行。得進客家大門,
來逢滿堂賓客,個個作揖起身,引我中堂坐定,
耗你煙酒糧茶。
5.讚屋歌。
歌詞大意:送親來到客家,遇見一雙非常勤勞賢慧的兩姊妹,非常聽話,講究衛生,每天天亮雞鳴,手拿高粱掃帚,把那屋內屋外,房前屋後,打整幹幹淨淨,等待客人,令人十分讚美。
釋語為:
為田秧地魚蝦,啟步來到媽依,來時太陽剛出,
現在太陽偏西。人間未收牛馬,落腳富貴人家,
不愁錢用與吃穿。吃了一席又一席,吃到天黑不撂碗,
桐油點燈亮明。抬頭見雙姊妹,穿著打扮迷人。
手拿高梁掃帚,早晚掃地擦門,整得媽家牆壁,
好像用紙鋪平。地麵滑如蛋殼,房前屋後幹淨,
燒火怕熏黑屋,爐房另起一尊。兩頭糧食滿倉,
家中滿櫃金銀,六畜家禽興旺,樓下牛馬成群。
特把中堂打整,留等秧地魚對,東西樣樣都全。
我們來夥窮友,不帶銀兩分文,來到我的媽依,
隻會喝酒吃茶。客家實在富貴,不是我們亂誇,
媽得媳婦去啦,早上抬水洗臉,晚上燒水泡茶,
早晚抬水煮飯,服待老幼全家。姑姑已定終身,
服待你的爹媽,我們兩天回轉,再去傳名佳話。
客家果然富貴,好像京城皇家,謝謝我的媽爸,
美名傳遍天下。
“呃嘣”作為繞家具有代表性文化符號象征,它不僅使人們得到藝術欣賞外,更多的是可以給人們較多的曆史知識、生活常識以及倫理道德的修養等等。例如《成長歌》,歌詞雖然樸素、直白,卻展示了繞家婚姻締結的古老曆程,即:提媒、說親、定親、送親、接親、引路、禮讚等。從歌中的內容看到,人的成長經曆,從出生到成人,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誨,借助這些藝術形式來教育子女和晚輩,使他們在歌聲中學會做人,在歌聲中感悟人生,在歌聲中陶冶情操,在歌聲中培養民族認同感。因此,從人類學和社會曆史背景的角度看,繞家“呃嘣”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其更深的文化內涵是具有傳承族群曆史與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
從上可以看出,“呃嘣”已經深深融入了繞家人的生活中,而且還注入了娛樂、教育等社會文化功能。那“呃嘣”是如何傳承的呢?通過實地走訪和查閱資料,我們初步確定了兩種傳承渠道。一是師徒傳承。據繞河村民許玉明口述,“呃嘣”大歌是口傳心授方式由其祖父傳自其父,其父又傳給許玉明本人。當年祖父去拜師學習時,因苦於家境貧寒,隻有帶上自己種的一升黃豆、一壺酒和一捆柴禾去學習,且學習為兩期,一期為二至三個月。出師後師傅用黃豆製成豆腐,師徒一起飲酒吃飯,以示慶賀。呃嘣大歌通過口傳心授,一直保留完整,具有古歌之韻味。二是自然傳承。與各種民俗活動緊密相連,繞家的各種傳統節日活動為“呃嘣”的傳承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場所,保證了呃嘣的普及性。像繞家的各類婚嫁活動中,人們都要唱上三天兩夜不散席,唱歌、對歌、賽歌,對繞家呃嘣的傳承起到了推動作用。
和其他優秀的文化遺產相同,由於現代文明的衝擊,“呃嘣”的傳承也受到多種製約。一是,近年來由於繞家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沒有人學習,會唱“呃嘣”大歌的人已相對老化且為數不多[目前傳承人有:許安軍(54歲)、許安彬(49歲)、許安勤(55歲)、許安什(49歲)、許德武(62歲)、許化明(57歲)、許玉明(57歲)等]。另一個製約“呃嘣”有效傳承的因素就是沒有樂譜記錄。“呃嘣”是按語言的聲韻來記的,從培養興趣到學習技能是個漫長的過程,傳承和發展麵臨危機。
五、風韻獨特的婚俗
繞家人實行一夫一妻製,一般不與其他民族通婚,目前這一通婚習俗也有改變。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姑表通婚並有優先權,稱為“還姨頭”,現在姑表通婚的舊習俗逐漸減少。
(一)訂婚
繞家人的訂婚有兩種形式:一是父母包辦,二是自由擇配。
父母包辦是男方家若看上別人家的女兒,便請一婦女提一籃糯米飯、一瓶酒去提親(俗稱問親)。女家若同意之後,即回贈問親者一籃糯米飯帶回男家以敬祖先,以示同意。男方則回贈絲線作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