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孫子兵學流傳與編注述略(2)(2 / 2)

與宋同時的北方女真族金國,也有一種孫子書刊行,即施子美的《武經七書講義》,這要算是《武經七書》的最早注本了。它是當時武學上舍的通用教本,雖較詳細條理,但新見無多,唯注中引有五代時張昭之語多處,則為他書所未見。至於刊本,江伯虎序稱金貞祐年號,而書中“殷”,“慎”字則避宋諱改為“商”與“謹”,似施是宋人,其書則刊於金。該書國內官私書目很少著錄,可知其流傳不廣,而日本則有刊本、鈔本多種。孫子兵學在宋代,一方麵出現了注解和刊刻的繁榮局麵,另一方麵也呈現出空前活躍的討論氣氛。大家各抒己見,自由爭鳴。《武經七書》至元代亦有刊本行世,今已無傳。從明初複刊本觀之,《孫子》有曹注,其他六書無注,仍宋本之舊。然校勘殊劣,非善本。

(五)明代《武經?孫子》的廣泛流行

在明代有關《孫子兵法》的著述中,值得稱道的首先就是劉寅的《武經七書直解》。它是明代最早的《武經七書》注本。清代莫友芝《邵亭知見傳本書目》說該書“詮解暢達,為明代七書善本”。《直解》首先刊於建文四年(1402),以後雖有數次刊刻,皆已難以見到。1933年南京國民黨軍事編譯處影印本,乃據明萬曆刊本。繼劉寅《直解》之後,萬曆年間張居正增訂了《直解》,於十一家、紀燮、蕭吉、沈友、孫鎬、賈詡、呂惠卿與張載等二十餘家中,進取注文補入劉書。因此,從保存舊注來說,不為無功,然其說乃沿襲劉說而稍有增補,新見無多,價值不大。

這裏值得特別提出的是趙本學的《孫子書》。這是明代孫子兵學的明珠。它在《直解》的基礎上對十三篇文字和義理,作了許多頗有價值的校訂和闡釋。如通行本《地形篇》“六過”一節,有“非天地之災”句,也有作“非天之災”者,曆來注家均未予辨析,獨趙能正其誤,謂應作“非地之災”,可謂有見。於《軍爭篇》末與《九變篇》首之錯亂現象,也全麵地提出了自己的意思。這些意見雖未必盡是,但也非率爾之言。趙本學乃抗倭名將俞大獻的老師,也許由於這個緣故,所以他的書在日本甚為流行,而在國內卻幾乎是默默無聞,直到清末,日本文久刊本書板從日本運回,楊守敬在《日本訪書誌》上加以稱道之後繼為人們所重視。此書刊本最早有隆慶間薊遼刊本,原刻已流落美國,國內隻能見到膠卷。此外尚有萬曆間梁夢龍刊本、郭惟賢湖湘刊本、梁見孟鄖陽刊本,日文久本即自鄖陽本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