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就已這樣做了。2004年,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這“以人為本”的思想,就是中國自古代以來的文化精粹。2006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這“和諧”思想,也是古已有之,如今作了馬克思主義的詮釋,創建了“和諧辯證法”,在新時代發出新光彩。這些發揚古代文化精神、建設中國現代新文化的思想,不僅為中國老年教育理念的形成與創新,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在中國老年教育理念群中,有許多理念是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取時代內涵,保持民族特色,成為中國老年教育理念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因此,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民族文化豐厚資源,是中國老年教育理念創新的重要內容和基本途徑。如由金陵老年大學提出的“中國老年教育是完整意義上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的理念,張中強,既發揚了中國古老的文化原則,又注入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文思想,是理論觀念、價值觀念和實踐觀念三者的結合。
(三)中國老年教育理念源於國外的先進的老年教育理念,形成於“洋為中用”的討論
中國老年教育事業興起於我國改革開放的年代。改革開放不僅為中國老年教育的興起和發展創造了根本條件和提供了現實契機,而且為我們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文化和發展老年教育的經驗提供了現實條件。事實上,國外創辦老年學校、發展老年教育事業起步早於中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一些西方國家就開始了老年教育的實踐,他們在實踐中運用教育學原理,按照西方的價值觀念,總結老年教育的實踐,形成了一係列老年教育理念。在改革開放這一大背景下,這些老年教育理念通過各種渠道和載體傳入中國。中國老年教育事業的先行者們,根據中國的國情和文化,對這些傳入國內的老年教育理念,進行科學的梳理、選擇和改造,使其成為符合中國國情的先進理念和中國老年教育理念體係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幾次國際會議,推動著國外的先進老年教育理念在中國得到傳播。這些國際會議主要是: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召開的“國際老齡大會”;由國際第三年齡大學協會(AIUTA)召開的曆屆年會;由第三年齡學習國際研究(TALIS)召開的曆次國際研討會。TALIS2002年的研討會在我國武漢舉行。這次會議廣泛研討了老年教育的理念問題。其中有:“學習與教育不分年齡,人人有權享受”的“全納教育理念”、製定“老年人生涯規劃”的“自主學習”理念、“老年人的潛力是未來發展的基礎”的“參與社會發展”理念,“休閑性教育與發展性教育結合”的“積極老齡化”理念。TALIS武漢會議對於我國老年教育理念的建設具有積極的影響。
三、實現中國老年教育理念的現代化
科學的理念是成功的教育實踐的靈魂。中國老年教育要適應時代發展,滿足廣大老年人的需求,實現科學發展,必須走現代化之路,而老年教育現代化的前提和關鍵是老年教育理念的現代化。
(一)老年教育理念現代化是老年教育現代化的先導
鄧小平在1983年為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教育麵向現代化,它自己必須同時現代化。中國老年教育要置身於教育現代化的大潮中,它的出路也是走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事實上,中國老年教育在有些地區已經開啟了現代化的曆史進程。張文範2011年7月在西安發表的講話中指出:“現代化是一個總趨勢,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總趨勢。那麼我國老年教育現代化也是一個總趨勢,也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他認為,未來十年,中國老年教育的發展,麵臨著規模化、優質化、特色化、多樣化、製度化和國際化等六大趨勢。理念是實踐的先導和靈魂。中國老年教育要在世界現代化和中國現代化的曆史潮流中走向現代化,必須首先實現老年教育理念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