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老年教育規律問題的研究(6)(2 / 3)

二、老年教育規律的一元性與存在形態的多樣性

哲學上,有“現象——本質——現實”的成組範疇。因為“本質”和“規律”是同等程度的範疇,所以,“現象——本質——現實”的範疇組,也就是“現象——規律——現實”的範疇組。在現象中,規律是蘊涵的,在本質中,規律是一元的,而在現實中,規律自身的一元性和規律存在方式的多樣性是統一的。

(一)中國老年教育規律的一元性

對於這一點是不難論證的。

“規律”的概念規定就是:事物的本質的聯係和本質之間的聯係。一事物的本質存在於該事物的特定時間空間框架的全程和全體之中,在這個領域中,規律具有普遍性。當我們說“中國社會運動的規律”時,這個或這些規律就在中國的全體和中國的發展的全程之中,對中國的各個部分、各個階段的存在和發展而言,它就具有普遍性或一元性。“中國老年教育的規律”當然也有這樣的品格。

(二)中國老年教育規律的存在形態的多樣性

規律是本質的、一元的。但本質和規律不是“裸”的存在,它隻能實存於事物現象中,亦即同“現象”一起,構成可感知的“現實”。事物現實的多樣性顯示出規律存在形態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具體表現在以下諸方麵:

1.地域文化的多樣性

不論在何種地域,老年教育的教育內容都是文化。但是,中國地域廣大,每個地方又有本地特色。這樣,各地所辦的老年教育就有了地域的差別。在校園文化精神的凝聚上,各地各校都有許多差別。不用說“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顯著區別,就是兩廣文化、湖湘文化、蜀文化、晉文化等,都有很大不同。在課程的設置上,各地也正在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如:上海開滬劇課,南京開六朝史、六朝文化課,景德鎮開瓷器繪製燒製課、瓷樂課,宜興開陶藝課。

2.辦學層次的多樣性

作為大國,中國不但有橫向上的地域多樣性,還有縱向上的層次多樣性。

就老年教育的情況來分,省級、副省級、特大城市的老年大學是一個層次,地級市的和地區的老年大學等中等城市的老年大學是一個層次,縣級老年大學是一個層次,鄉鎮和社區又是一個層次。各級之間在辦學和教學上有顯著區別。

3.學員情況的多樣性

老年教育的規律是圍繞老年學員的需要形成和展開的,因此,老年學員情況和需求的差別性與多樣性,是老年教育規律存在形態多樣性的主要原因。我們拿一個極端的差別來說明。在我國最大城市上海,有一所專收離休老幹部和退休的市管幹部的上海市老幹部大學。該校辦學的總體設計,是為滿足這一類學員的較高層次的需要來進行的。該校的首要特征是理論教育的堅持不渝的和規範性的開展。每月的理論大課,400名老幹部學員聚集一堂,聽取知名學者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和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的報告。該校學員學習研究《史記》《資治通鑒》《文心雕龍》《中西文化比較》等“研究生課程”。這在其他學校是較難開設的。在安徽廣大農村,我們遇到與上海市老幹部大學有很大不同的農村老年學校。他們的學員是仍在從事生產勞動的老年農民。他們第一位要學的是“農業科技”。學了,用於辦好家庭經營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另外的兩門課,是老年農民所需要的“保健課程”和“法製課程”。這兩種學校的對比充分說明:中國老年教育實踐規律的現實形態存在著顯著的多樣性。

(三)規律的一元性和它的存在形態的多樣性的統一

我們用“本質”和“現象”及其統一、“抽象”和“具體”及其統一來說明規律的一元性和它的存在形態的多樣性的統一。

1.規律的一元性說明的是它的客觀上的本質性和認識上的抽象性

作為實踐規律的老年教育規律,它是老年教育中一係列主客體關係的有序展開。上麵,我們說過,這裏,有一組主客體關係,又有一組主體間關係。前一組關係中的主體是從事老年教育實踐的“人”或“人們”;客體是這一“人”的群體所施動的對象——老年教育的環境、老年教育的既成狀態;主客體相互作用,形成我們所說的“老年教育總體設計和時代變遷、老年人需要發展相適應的規律”。這是老年教育本質的展開,又是我們從大量實踐中抽象出來的理論認識。後一組是主體內在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學員、教師、管理者的關係。我們所揭示的本質是:老年學員的主體性、教師對主體活動的引導性、管理者對學員和教師的服務性三者統一。這裏的“學員、教師、管理者”三概念都是抽象的。它所反映的是老年學員的共性、老年學校教師的共性、老年學校管理者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