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教學各個環節的波動起伏中尋找問題,研究老年教育教學的特殊規律、特殊方法

老年大學的中心工作是教學,老年學員學習目的的達成基本依靠教學的有效實施。因此,老年教育學要在解決先進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著重研究教學論、課程論、學習論、管理論等理論。但這不是用從既得前提中演繹的辦法能解決的,而必須從回答教學中的變化波動等問題中尋找老年大學教學的特殊規律。課程開設中的一大問題是,隨著老年學員代際更替,學習音樂、舞蹈、攝影、電腦等課程的人增多,而學習時事政治、文學曆史、哲學美學等課程的人相對減少,甚至書法、繪畫課程的老年學員比重也退出第一、第二的位置。這種波動是如何發生的,它的原因又是什麼?正是在這個問題的研究解決中,金陵老年大學等學校提出老年學員有兩類需要的觀點:一類是感受性需要,另一類是本質性需要;廣州市老年幹部大學等學校相應提出老年大學設置課程要同時遵循兩個原則的觀點:一個是適應性設置原則,另一個是引導性設置原則。老年大學教學中還常遇到的一個波動現象是:隨著課程內容的改變、教師人員的更替,老年學員的人數也跟著起伏。上海老年大學開設“影視賞析”課程,聽課人數達到400人,非常興旺,這就是課程選擇得好的結果;金陵老年大學開設“文學作品賞析”課程經久不衰,老年學員始終濟濟一堂,主要就是教師講得特別精彩。事實證明:恰當的課程、優秀的教師、人性化的管理是獲取良好效果、保持教學興旺的三大要件。

(四)從我國老年教育發展相對不足和顯著不平衡的現象中尋找問題,研究老年教育的發展原則

我國老年教育近幾年發展較快。2005年統計,全國有老年大學、老年學校26513所,在校學員2338327人。到2011年,老年大學、老年學校數增加到42991所,在校學員數提高到4899580人。但相對於人口老齡化的速度而言,我國老年教育發展仍不足,2011年的入學詳細僅為2.66%。發展不足的重要原因是發展顯著不平衡。福建省不是經濟十分發達的省,但老年人的入學者達到63萬,入學率超過13%。而其他省和自治區比福建相差甚遠。我們從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中來探討我國老年教育的發展規律。

二、以老年教育生動實踐的經驗總結作為探討學術問題的基礎

任何理論,甚至是哲學理論,歸根結底來源於社會的實踐,包括科學實驗的實踐。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實踐經驗的總結的最高形式就是將經驗升華為學術的原理。經驗的總結包括正反兩方麵經驗的比較分析。這樣做有效,那樣做無效以至負效,從中就可以找到規律性的東西。老年教育學的學術建構,也離不開對我國28年老年教育生動實踐的經驗總結。

(一)通過辦學經驗的總結,探討和建立中國老年教育先進理念

在這方麵,我國老年教育經驗總結的第一個大的成果是在1995年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的泉州會議上作出的,它就是老年大學20字“辦學宗旨”的形成。這20個字是“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我們總結的經驗,形成的提法,還要經過實踐的反複檢驗。2011年,上海、天津、重慶、廣州、南京、哈爾濱等六所市屬老年大學對老年學員的“學習訴求”進行樣本為6000的聯合問卷調查。問及“學習目的”,答為了“豐富生活”的最多,占75.5%;答為了“增長知識”的,占71.1%;答為了“身體健康”的,占55.7%;答為了“陶冶情操”的,占48.2%;答用各種方式參與社會發展的,也有30%的人數。由此可見,20字“辦學宗旨”是受到廣大老年學員首肯的,是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