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作為學術研究成果的中國老年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可能性與現實性
在國際學術界有一個共識:作為學術研究成果的學科,是由從事這方麵研究的學者們個性化地創造出來的,不是向政府打報告、經它批準、下指令而寫作出來的。拿教育學科來說,第一個提出“教育學”概念的是英國哲學家、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他在1623年寫的《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中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提出。隨後,捷克教育家約翰·誇美紐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在其《大教學論》(1657年出版)中,總結了歐洲文藝複興以來的教育經驗,反映工業化所帶來的教育新變化,提出了比較完整的教育理論體係,成為教育學走向獨立學科而發展的標誌。
1860年,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赫爾巴特(Johann Fredrich Herbart,1776-1841)出版《普通教育學》一書,以心理學和倫理學為基礎,將教育學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使在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教育學的學科發展,也是由學者們個性化地研究和論述的。1939年,蘇聯教育學家伊凡·凱洛夫(1893-1978)主編的《教育學》出版,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引進教育學科,這是世界教育史上的新鮮事。我國的老年教育學也在被學術界、教育家研究著、闡發著,它定會在這樣的不懈研究中逐步成熟起來。我們在這裏講這一新學科成立的可能性和現實性,其實它的被研究並趨於成熟已經是“進行式”,它的建構可能性已經在逐步變成現實性。我們撰寫的這本《中國老年教育學若幹問題研究》就是處在這樣的過程中的一部作品。
中國老年教育學的學科建構為什麼說是具有充分的可能性的呢?我們從三個方麵來論證。第一,從老年教育實踐的廣泛而深入的展開來論證。從1983年第一所老年大學開辦以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和國家機關、解放軍辦了40000多所老年學校,近500萬老年人在校學習,數以萬計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天天在做工作、抓教學,有多少經驗已經積累下來,它為老年教育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多麼豐富的經驗資源啊!第二,從現代教育學的觀念更新和全方位發展來論證。這種更新和發展的一個方向就是從青少年教育前進到終身教育;相應地,又從成才教育前進到生命教育。終身教育就不但是著眼於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而且是從人的全麵發展和每個人生命質量的提高、生命價值的實現、生命幸福的體驗著力實施教育教學。
老年教育的產生、老年教育學的建構,都是現代先進教育思想開出的燦爛花朵。第三,從黨和國家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係,進而納入中國教育大係來論證。2010年7月中共中央發出文件,公布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定、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的《綱要》,特別將“重視老年教育”寫了進去,這等於給老年教育登上教育殿堂、給老年教育學進入教育學的宮闕發放了批準書和通行證。
值得慶幸的是建立老年教育學學科的充分可能性正在一步一步地變成現實性。這種“變成現實”的決定性因素是各方麵湧現了越來越多的熱心於研究中國老年教育學學科的人們。一是在高等學校特別是高等師範學校和科研院所,湧現了許多願為老年教育學學科研究作出貢獻的教授專家。二是在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中,湧現出一批熱心的研究者。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曾為國家領導人的顧秀蓮組織了“老齡社會與老年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會聚一批專家,開展了有他們特點的研究工作,第一批著作《中國老年大學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等已經問世,目前正在組織力量進行“社區老年教育”的研究。三是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成立了老年教育學術委員會,建立了8個“老年教育理論研究基地”,聯係和集中了150多位相關各學科的專家學者,有計劃有力度地進行老年教育和老年教育學的研究。在某種意義上,目前老年教育學的研究樞紐和核心力量就是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及其老年教育學術委員會。本書就是協會及其學術委員會組織研究和寫作的。
(三)作為教育科目的中國老年教育學建構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