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握老年教育的中國特色

老年教育的中國特色曆史地說來源於中國的悠久文化和它所形成的傳統。如:以德為先的教育思想,古來就有而今在老年教育中也應堅持。中國先哲說:“修道之謂教。”(《中庸》)“以善先者謂之教。”(《荀子》)“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許慎:《說文解字》)我國的老年教育,要強調“年高德劭”。又如:和諧為宗的教育原則,古人提倡、現在更應發揚光大。古聖教導說:“允執厥中”“協和萬邦。”(《尚書·虞書》)“和實生物,同者不繼。”(《國語·鄭語》)“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我國的老年教育堅持和諧宗旨,教學和管理都以實現和諧為基本要求。再如:仁者愛人的治校態度,古人倡導仁愛,當代中國社會提攜仁愛態度,老年教育中,我們堅持“愛心管理”。

老年教育的中國特色現實地說來源於中國社會的製度設計和建構。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運動的軌跡是:經過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從傳統社會主義到現代社會主義,從一般科學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製度體製中開展老年教育的。這就帶來了“黨委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實行科學發展、構建教育網絡”“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積極引導”“快樂進取並重、個體社會兼顧”等一係列中國特色。

(三)中國老年教育學學科研究和建構的特色主導原則

中國特色老年教育學的學科研究和建構還體現在它有自己獨有的主導原則:

1.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特別是它的最新成果作為指導思想

我們要研究並推進其建構的中國老年教育學,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的。特別是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來,中央提出、闡發並堅持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以及最近作出的《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的精神,都應在老年教育的學術研究、老年教育學的學科建構中加以貫徹。2010年7月中央發布《綱要》,其中所總結和闡發的教育思想對於我們做老年教育學的研究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2.以科學分析中國國情和中國老年人的實際生存狀態作為出發點

從客觀實際出發,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首要原則,做學問和做工作一樣都要遵循這個原則。當代中國老年人的生存狀態和學習需求是老年教育工作和老年教育學研究所麵對的最大實際。要在我們這部書中的各個章節中都把這個實際當做客觀出發點。

3.以總結28年來中國老年教育經驗作為老年教育學學術創新和理論概括的基礎

老年教育事業是“晚霞工程”,又是“朝陽事業”。作為新生事物和反映這個新生事物的學科,它的理論既要依靠從既得前提的演繹,又要依靠從實踐經驗的提煉,而以後者為基礎。在這樣做的時候,應該堅持運用科學的方法。近年來,老年教育的學術研究逐漸在我國展開,在認識基本一致的情況下也有不少分歧意見,充分展現老年教育工作的一定複雜性。對於這些複雜問題,必須進行辯證分析,才能獲得真理。

第二節中國老年教育學學術研究和學科建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前麵我們對“老年教育學”和“中國老年教育學”的概念作了分析和界定。馬克思論述他的研究和表述的方法時說:“在形式上,敘述方法必須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須充分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係。隻有這項工作完成以後,現實的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這點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觀念地反映出來,呈現在我們麵前的就好像是一個先驗的結構了。”這裏所謂的好像是“先驗的結構”的東西,就是概念或範疇的邏輯體係。本書敘述中國老年教育學的各個問題,多是從厘清相關概念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