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高等院校學生評教體係的探討(3 / 3)

所以,從教學評估的參與人員看,可考慮安排多方參與:

學生:主要從學習主體的角度來反映教學效果和教師是否因材施教等。

校內外同行老師:主要從學科專業角度評價授課方式、方法的科學性等。

領導和教學督導人員:主要從課堂教學的規範要求來評價。

三方麵同時分別進行定性、定量評價,最後綜合出量化結果。從三方麵參評人員在評估中所處的地位來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直接感受者,三方麵評分占的比例建議為:50%∶25%∶25%。

3.建立個別化的教師督導與評價體係

這種個別差異的方法可以借鑒美國一些州的大學的做法。對不同的教師群體通過不同的活動、程序和時間安排進行評價和指導。對初、中、高級職稱的教師的教學質量評估,其標準應有區別。應設計三個層次的量化指標分別打分,並分三個層次來評定。新教師與有經驗的教師的評價周期可以不同,新教師的正式評價每年一次,有經驗的、長期聘用的教師正式評價每兩年、三年或四年一次。在非正式的評價年度裏,有經驗的教師以個體或群體的形式參加自我指導的專業發展活動。對於不同的教師群體來說,評價準則經常是有區別的。例如,新教師可能隻在教學的幾個非常重要的方麵被正式評價,第二年和第三年再適當增加評價的條目。

4.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有機結合

在實踐中往往有重視定量忽視定性的傾向。管理部門在綜合評定時要多從定性方麵考慮,以避免片麵性。如:不同班級的學生在打分把握中不一致,不同課程講授的難度不同等,都應予以重視。因為,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是對教師全部工作進行多指標、全方位綜合判斷與分析的過程,絕非隻是簡單、輕率地打個分,要把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評估的公正性。

5.重視評估信息反饋

把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素質提高相結合。評價不僅僅是對教師工作狀況的鑒定,更重要的是為促進教師成長和提高教學水平服務,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教師評價不僅僅是對教師工作進行管理的方式與途徑,更是讓教師從評價反饋中獲悉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專業發展和教學質量提高。因此,新的教師評價體係旨在努力提高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增強教師的責任心;評價雙方進行對話和溝通;加強教師與教師、教師與管理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注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和多方麵收集信息。

評估的目的在於促進學校對教師隊伍科學化、規範化的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因此應把評價結果及時詳細地反饋給每位教師,還可以組織教師觀摩在評估中成績好的教師的課堂教學。

6.對學生加強宣傳指導,使學生評教嚴格限於對教學本身的評價

各高校教學管理部門要對學生進行動員和指導,提高學生對評估工作的目的、意義和作用的認識,要求學生克服各種不良心態,以客觀、公正、認真、嚴肅的態度進行評教。應該指導學生就每一項指標認真打分,每一個分數都應該有充分的理由。同時為學生做好保密工作,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應該讓學生明確:在所有的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學習,最關心自己的教師應該是對教學本身最負責的教師,是使自己學到更多東西的教師。對教學本身是否能公正評價直接決定教師努力的方向,從而直接影響自己的學習。而學習之外的其他問題,則可以通過完善班級導師製,並配備心理學教師來解決,從而鼓勵任課教師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傳授知識、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等教學問題上。

四、結束語

正確認識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非常重要。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很有必要,但它隻是對教師教學質量評估的一個組成部分,不是全部。隻要建立起一係列配套的製度化評估指標體係,就一定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出一個教師的教學效果。

此外,教學評價對教師的發展應具備以下功能: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反饋矯正功能和鑒定功能。如果在評價中隻是著眼於評價的鑒定功能,那麼評價工作就會偏離軌道,甚至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初衷南轅北轍。所以,在評價工作中要特別注意發揮前三個功能的作用。學生評教的主要目的不應在於評級和獎懲,而應在於使教師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狀況,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對教師的評價中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和反饋、矯正的功能。

參考文獻

[1]詹合英,羅寶珍.美國大學教學評估及其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啟示.現代大學教育,2007,1:49~56

[2]Baker,P &;M Copp.Gendermattersmost.The Interaction of Gendered Expectations,Feminist Course Content,and Pregnancy in Student Course Evaluations .Teaching Sociology,1997,25(1):29~43

[3]段潔利,賴元峰,謝小妍,李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係的研究.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3):202~205

[4]湯勁.對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評估的思考.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4(1):174~176

[5]王斌華.發展性教師評價製度.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