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生物藥劑學(3 / 3)

1.注射途徑與吸收的關係血管內給藥沒有吸收過程;皮下注射、肌內注射、腹腔注射給藥有吸收過程。(X型題)

2.血管外注射藥物的吸收受以下因素影響藥物的理化性質;製劑處方組成;機體的生理因素。(X型題)

3.各種注射劑中藥物的釋放速率排序水溶液>水混懸液>油溶液>O/W乳劑>W/O乳劑>油混懸液。(X型題)

二、肺部吸收

【考點】肺部吸收的特點和影響肺部吸收的因素

1.肺部吸收的特點肺部吸收的機理主要為被動擴散。(A型題)

2.影響肺部吸收的因素包括:藥物的脂溶性、油水分配係數和分子量大小。(X型題)

三、黏膜吸收

【考點】鼻黏膜吸收、口腔黏膜吸收、陰道黏膜吸收的特點

1.鼻黏膜吸收藥物在鼻黏膜的吸收機理為被動擴散。鼻黏膜給藥可避免肝髒的首過效應。(A或B型題)

2.口腔黏膜的特點可繞過肝髒的首過作用;可避免胃腸道中的酶解和酸解作用;大多屬於被動擴散。(X型題)

3.陰道黏膜吸收特點能避免口服給藥造成的肝髒首過作用和胃腸道副作用,激素類藥物能有效地通過陰道黏膜吸收。(X型題)

第四節藥物的分布、代謝和排泄

一、分布

★【考點】表觀分布容積、影響分布的因素

1.藥物的分布藥物從給藥部位吸收進入血液後,由循環係統運送至體內各髒器組織(包括靶組織)中的過程。(A或B型題)

2.影響分布的因素體內循環與血管透過性、血漿蛋白結合、組織結合與蓄積。(X型題)

3.對表觀分布容積的理解體內藥量與血藥濃度之比稱為表觀分布容積;表觀分布容積不是指體內含藥物的真實容積,也沒有生理學意義,其大小可以超過體液量;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L或L/kg;表觀分布容積的意義為用來評價體內藥物分布的程度。(X型題)

4.根據藥物的性質不同,分布容積在體內的分布大致分為三種情況組織中的藥物與血液中的藥物幾乎相等的藥物,分布容積為36L;組織中的藥物比血液中的藥物濃度低,分布容積比實際小;組織中的藥物高於比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分布容積比實際大。(X型題)

二、代謝

【考點】藥物代謝的部位、代謝過程及影響因素

1.代謝藥物在體內發生化學結構變化的過程,即是在酶參與之下的生物轉化過程。(B型題)

★2.代謝的主要部位肝髒。(A型題)

3.代謝過程通常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氧化、羥基化、開環、還原或水解);第二階段(結合反應)。經過第一階段反應,藥物結果發生的變化是:藥物結構中引入極性基團;第二階段反應的結果是:進一步增加了藥物的極性和水溶性,使其容易從腎髒排泄。(X型題)

★4.首過效應口服製劑在吸收過程和吸收後進入肝轉運至體循環過程中,部分藥物被代謝,使進入體循環的原形藥物量減少的現象。(A型題)

5.影響藥物代謝的因素給藥途徑;給藥劑量和劑型;酶抑製或酶促作用;合並用藥;生理因素(如性別、年齡、種族、個體、疾病、飲食等差別)。(X型題)

三、排泄

【考點】腎髒排泄、膽汁排泄和腸肝循環

1.排泄體內原型藥物或其代謝物排出體外的過程。(A或B型題)

★2.藥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腎。(A型題)

3.腎髒排泄機理包括: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分泌和腎小管重吸收。(X型題)

4.膽汁排泄原形藥物及其代謝物由膽汁排出體外的過程。(A或B型題)

★5.腸肝循環在膽汁中排出的藥物或代謝物,在小腸中轉運期間重新吸收而返回門靜脈的現象。(A或B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