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生物藥劑學(2 / 3)

8.藥物在大腸中的吸收機製以被動擴散為主,兼有胞飲和吞噬作用。(A型題)

9.影響藥物在胃腸道吸收的生理因素胃腸液成分與性質;胃排空與胃腸道蠕動;循環係統和食物。(X型題)

★【考點2】胃腸液的成分與性質

胃腸液成分與性質對吸收的影響包括:胃腸道pH對吸收的影響(胃液的pH約1~3,有利於弱酸性藥物吸收;小腸的pH通常為5~7,有利於弱堿性藥物的吸收);胃腸道內各種酶對藥物的首過作用;胃腸道黏膜糖蛋白等對藥物的吸附及促進吸收作用。(X型題)

【考點3】胃排空與胃腸道蠕動

1.胃排空胃內容物從胃幽門部排至小腸上部的過程。(B型題)

2.胃排空速度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以胃部吸收為主的藥物,胃排空速率大,不利於吸收;以腸道吸收為主的藥物,胃排空速率大,有利於吸收。(X型題)

3.對於像核黃素這樣主動轉運吸收藥物的用藥方法飯後服用,小劑量分次服用。(A型題)

4.胃腸道蠕動對吸收的影響胃蠕動和小腸的固有運動有利於藥物與胃、腸黏膜表麵的接觸,有利於藥物的吸收。(X型題)

【考點4】循環係統

循環係統對吸收的影響:循環途徑和流量的大小,肝髒的首過作用。(X型題)

【考點5】食物

食物對吸收的影響:食物存在一般會使吸收變慢;當食物中含有較多脂肪時,能增加淋巴循環,對溶解度特別小的藥物能增加其吸收量;能提高主動轉運及有部位特異性轉運藥物的吸收率,如核黃素。(X型題)

二、影響藥物吸收的劑型因素

★★【考點1】影響藥物在胃腸道吸收的劑型因素

影響藥物在胃腸道吸收的劑型因素包括:藥物的解離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質;藥物的溶出速度;藥物在胃腸道中的穩定性;藥物的劑型、給藥途徑。(X型題)

★★【考點2】解離度、脂溶性

1.藥物的解離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質對吸收的影響未解離型的有機弱酸和有機弱堿、脂溶性較大的藥物易吸收。(A或X型題)

2.藥物的解離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質對吸收的影響符合:pH分配假說。(A或B型題)

3.pH分配假說符合HendersonHasselbalch緩衝方程式。(A或B型題)

4.根據HendersonHasselbalch緩衝方程式,藥物吸收較好的部位弱酸性藥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離形式存在,吸收較好;弱堿性藥物在pH較高的小腸中主要以未解離形式存在,吸收較好。(X型題)

【考點3】溶出速度

1.溶出速度的理論依據NoyesWhitney的擴散理論。(A型題)

2.粒子大小對藥物溶出速度的影響粒徑越小,溶出速率越大,越有利於吸收,因此可采用微粉化。(A型題)

3.不同晶型溶出速度的差異穩定型熔點最高,溶解度最小,溶出速度慢,藥物在體內吸收較差;亞穩定型熔點較低,溶解度較大,溶出速率也較快,吸收較好,為有效晶型;不穩定型熔點最低,溶解度最大,溶出速率最快,藥物在體內吸收最好。(X型題)

4.不同晶型溶出速度的順序穩定型<亞穩定型<不穩定型<無定形(非晶型)。(A型題)

5.能引起晶型轉變的外界條件幹熱;熔融;粉碎;結晶條件;混懸在水中。(X型題)

6.溶劑化物對藥物溶出速度的影響順序有機溶劑化物>無水物>水合物。(A型題)

7.口服劑型中藥物的吸收一般順序水溶液>混懸液>散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劑。(A型題)

第三節藥物的非胃腸道吸收

一、注射部位吸收

【考點】注射途徑與吸收的關係及影響吸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