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歌之所以願意收購YouTube,是建立在第一種形態之上的。目前YouTube的最大利潤來源是穀歌廣告聯盟的分成,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最近它又推出了一個新的視頻廣告概念:參與式視頻廣告和品牌頻道。作為邁向新的互聯網視頻娛樂廣告模式的第一步,YouTube將為廣告主建立獨立的品牌頻道,用戶可以對該品牌上傳的視頻進行評論、打分,還可以訂閱頻道,定期收到廠商推出的視頻;廣告商則可以組織用戶發起視頻大賽。這種廣告模式的理念是把廣告做成網站的內容,同時發揮病毒式視頻的傳播效力。
由於YouTube已經獲得了與雅虎等門戶幾乎相同的流量,其獲得傳統網絡廣告的空間足夠大,但由於運營問題,其Web 1.0形態的網絡廣告和Web 2.0形態的視頻廣告的盈利能力遠沒有開發出來。
盡管YouTube在名氣和流量上做到了成功,但依舊沒有實現盈利。要把這個模式搬到中國,美國的那把鑰匙已經完全不適合開中國這把鎖了。以中國現有的互聯網條件而言,要承擔大規模的點播、輪播、直播,除了在技術上尋求突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購買服務器和帶寬,而帶寬是最為昂貴的投資。有業內人士估算,如果國內有網站達到YouTube的流量,那麼它每年的帶寬成本是2.4億元,但在美國租用帶寬比國內便宜很多。
視頻嵌入廣告由於受眾分散,對於品牌廣告的推廣來說並不有利,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是拚命地提升流量和名氣。國內對YouTube的盲目追捧,沒有看到中美兩個國家不同的互聯網環境,眾多號稱Web 2.0的視頻網站一窩蜂地擠在穀歌廣告聯盟道路上不能自拔。
造成目前遲遲不敢向用戶收費的原因首先來自於擔心用戶不接受這種模式。根據計世資訊的報告數據顯示,隻有28.59%的寬頻用戶願意接受服務收費,而42.17%的寬頻用戶目前還隻願意接受免費的寬頻服務,同意網站收費行為的用戶數比例較低,成為製約寬頻播客網站發展的主要問題。
與美國相比,中國寬頻用戶更趨於年輕化,76.7%的用戶在40歲以下,更屬於衝動消費型,用戶對網上付費行為正處於逐漸接受的過程中。
中國視頻網站要想盈利,就不能單純地走受人控製的廣告路線,要賣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獨創產品或服務,自己定價或者建立自己的客戶群。
當前,雖然視頻網站積極和傳統媒體談合作,傳統媒體也願意把內容放到互聯網上,但是目前大部分視頻網站的內容還是非法的,其中包括盜版電影,尤其是好萊塢大片、非法的境外電視節目等,並非是觀眾喜歡這些非法內容,而是精品內容難以找到收費渠道。
目前,YouTube的主題是生活、視頻、興趣,定位於大眾化。這主要針對美國人善於表現,並且在DV工具非常普及,記錄生活,全民娛樂的情況,是對主流權威媒體的一種補充。
而在中國DV還未普及,與此同時,視頻轉格式、剪輯、上傳等操作是一個門檻。專業DV用戶拍攝和上傳到網上的專業作品數量比業餘製作的內容更多,因為原創類的專業內容才是視頻網站的主力。
對於視頻分享網站來說,隻有充分了解用戶才能黏住用戶,才能了解廣告主而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盈利。而打通影視公司和演藝人才的渠道,並吸引期望通過DV展示自己的人群成為專業內容提供的主力軍才是出路。因此,國內視頻分享網站要走的是專業化+草根化結合的道路。
中國視頻分享網站與YouTube的不同在於,YouTube以節目為中心,而國內的視頻分享網站則以人為中心。視頻分享網站的定位直接決定了其運營模式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即更像一個傳統的網站還是更像電視台。從目前的商業模式來看,視頻分享網站的盈利來源主要分為4類:直接通過內容(比如獲得授權的電視劇或MTV)播放或下載收費;通過巨大流量而獲得和門戶相類似的廣告收入;通過在視頻中置入廣告獲得廣告收益;當網站足夠強大的時候,向提供視頻或期望通過視頻平台獲得其他利益的人(希望成名的藝人)收取費用。事實上,任何一個商業模式的成功都離不開其特定的市場環境。
從YouTube短暫的發展曆史不難看出,其與美國的特殊環境緊密相關。美國互聯網公司與影視行業之間天然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鴻溝,為YouTube這家成長不足一年的互聯網公司留下了足夠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