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網絡媒體的宏觀管理(8)(3 / 3)

因特網上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板係統及電子廣告等的設立,原本是以高科技為依托,為用戶提供快捷、靈活的信息服務的,而現在,這些卻成了信息汙染傳播的媒介所在。網絡環境下汙染與高科技的掛鉤使得治理工作麵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從技術控汙來講,唯一的出路隻能是“以技術對抗技術”,隻有采取比網絡汙染者們更先進、更高超的技術手段,進一步加強技術控汙能力,才可能清除這些同樣是高科技的產物,如不良信息、垃圾信息,尤其是信息“病毒”汙染源。美國最出色的電腦安全專家之一、日籍專家下村勉曾就如何才能保護網絡免受黑客侵犯問題接受記者的采訪,他的回答很簡單“更加有力的加密技術”,這正道出了所有致力於治理信息汙染,維護網絡安全的專家們的心聲。他們希望能夠通過技術途徑,淨化網絡空間。

世界各國正在積極研究開發信息控汙技術、反病毒技術,積極防範信息汙染,主要是:(1)研究確保網絡信息真實性的控製技術,如使用口令、數字簽名以及在工作站和網絡服務器上使用用來鑒別用戶的標號,對超界值的檢驗等,以預防信息的變形與失真。(2)對於網絡上的淫穢信息和意識形態領域的越境信息采用以防火牆為主體的多重信息保護措施予以避免。(3)進一步研究反病毒技術,在病毒檢測、病毒清除、病毒免疫和病毒預防等方麵增強反病毒技術的開發,防止計算機病毒對信息的汙染和破壞。

網絡傳播管理是一項極其複雜、艱巨而又長期的任務。任何一種管理手段都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不能夠全部解決網絡有害信息傳播中的問題。不管是通過法律手段、技術產品還是道德教化和自我約束,不管是他律還是自律,各自都有一定的局限,都不是百分之百地奏效。所以,網絡信息內容的監管應該是一種綜合管理,在管理模式的選擇上應該確立一個綜合管理框架,綜合法律、政策、技術、倫理等多種管理手段,使它們互相配合,互相協調。隻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對因特網的有效管理,才能真正建立一個無汙染、無噪音的賽伯空間,才能充分發揮因特網和網絡信息資源的作用,才能給人類社會帶來一個健康、有序的網絡信息交流環境。

第四節網絡媒體管理方式的創新

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對於新聞出版業的嚴格管理製度,並且取得了大量的經驗,可以說,我國目前對於網絡媒體的管理沿襲了對於傳統媒體新聞管理的思路。

一、我國網絡媒體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1.網絡媒體管理製度的不足

由於網絡媒體管理在全世界是都是一個新生事物,在管理上存在困難。目前我國的網絡媒體管理製度存在著不少不足。主要表現在:

規定不夠明確、細化,存在的盲點較多。我國目前涉及網絡媒體的行政法規、規章,內容不明確、細化,存在著許多爭議和盲點。一些政策法規可行性不強。

違反行政公平、公正原則,不利於打破壟斷。一些規章的製定受部門利益的影響很大,不符合行政公平、公正原則。

存在多頭執法的不規範管理模式。目前網絡媒體行政管理的主體幾乎遍及所有政府部門,信息產業部門、宣傳部門、國務院新聞辦、公安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信息產業工業部門、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科技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保密局等。我國諸多行政管理部門多頭管理,分散執法,缺乏必要的執法力度,難以應付網絡媒體迅速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違法、危害社會安全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