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風險投資:網絡媒體的助推器(6)(1 / 3)

長期以來,計劃式的多頭管理模式已經植根於我國經濟運行體製中,並形成了相應的政策環境、體製環境和金融環境。對於風險資本市場,則由於認識不足或重視程度不夠,未出台有力的推動措施。

現階段我國發展風險資本市場有一定的有利條件,但還存在著諸多障礙和不恰當的做法,需要盡快作出調整。具體分析如下:

(1)現行法律法規有諸多地方不適應風險資本市場的特點

經濟生活中契約失靈現象嚴重,在我國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中,存在著不少不適應風險資本市場特點的地方,嚴重地製約了市場的發展。

(2)網絡產業已具有一定規模,但企業製度還不完善、不成熟

(3)我國還沒有形成適合風險資本市場發展的較好的文化環境

風險資本市場發展所需的文化環境與市場經濟的文化環境有相當的同質性,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製及其所形成的慣性思維阻礙了一個適合風險資本市場發展的文化環境的形成。從一般意義上的文化環境分析,不適宜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第一,長期的計劃安排方式,使許多科技人員產生了安於現狀依賴國家的思想,缺乏勇於冒風險創業的精神;第二,在國家創新體係的各個組成部分中,普遍存在著論資排輩、講關係講人情的現象,沒有真正形成尊重個人的“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第三,在社會大眾中還較為普遍地存在著以工作單位的性質、大小來評判個人價值的心理,對人才流動,尤其是從科技單位向市場的流動還存在心理上的不適應。

(4)政策資源配置失衡

在財政政策方麵,政策失衡突出表現在稅收上。由於沒有專門的稅收政策,風險投資公司要執行一般實業投資公司的稅收規定,對投資公司的收入征一次稅,對投資人分得的收入又征一次稅,這種重複征稅的做法顯然不符合國際慣例。另外,雖然風險投資公司是專業投資於網絡企業的,但又不能享受網絡企業的稅收優惠。

在金融政策方麵,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是從亞洲發生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政府和金融機構對金融風險的防範采取了更加嚴格的措施。雖然金融風險並不來自於風險資本市場,但風險防範所形成的社會心理對以高風險的新生企業為投資對象的風險資本市場也產生了不利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新生企業的融資更加困難、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放慢甚至停頓、有關的政策措施遲遲不能出台等。

(5)專業性中介服務機構比較缺乏,規範性不夠

經過多年市場經濟實踐,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中介服務機構有了較大發展,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投融資谘詢機構、證券商等在逐步發展壯大,但是,風險資本市場所需的特殊服務機構如行業協會、標準認證機構、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等還比較缺乏。在這種情況下,科技企業家和風險資本家往往要做很多自己專業以外的事,降低了市場效率。

除專業性中介服務機構不到位外,目前還存在著中介服務不規範的問題。這是市場發展初期比較容易產生的問題,但它會嚴重地妨礙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

(6)資金供給潛力較大,但風險投資管理主體缺乏

現階段,我國發展風險資本市場具備較好的資金條件。但是,要將潛在的資金供給引入市場,需要很多條件。首先必須要有規範的投資管理主體,即風險資本家。目前由於政策法規的限製,風險投資管理主體幾乎都是政府出麵興辦的,民間幾乎不可能登記注冊風險投資公司,更談不上引入創新的有限合夥基金形式。因此,投資管理主體缺位限製了風險資本業的資金供給。

(7)人才嚴重匱乏

風險資本市場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大量創新型人才來運作,人才是市場創新的組織保證。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但在資本市場上,我國目前既缺乏了解國外情況又熟悉中國國情、能提出係統實施方案和政策設計的專家,又缺少在微觀投資活動中擔負風險投資家重任的人才。

上述分析是對照製約影響風險資本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來說明我國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其中大多數是主觀因素造成的,並不能說明我們不具備發展風險資本市場的條件。恰恰相反,隻要認識到問題的存在,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完全可以培育出一個功能較完備的風險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