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風險投資:網絡媒體的助推器(5)(1 / 3)

增加流動性。政府采取多種政策措施通過鼓勵企業收購兼並、培育產權交易市場、培育網絡企業股票二級市場等退出渠道,來提高風險投資的流動性。

促進企業化。政府采取多種政策措施來促進網絡企業化,這些措施包括風險分擔稅製、特許貸款製度、信息谘詢服務等等。

總之,作為一種新興的資本市場形態,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強力扶持。政府政策措施扶持是吸引風險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的主要條件。

三、網絡產業化基礎與企業製度的成熟性

風險資本市場是將資金、技術、管理與創業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在支持創新活動與培育網絡產業過程中使參與者獲取超額利潤的一種新型市場形態。它不僅體現了一種奮鬥、創業、開拓、冒險精神,更是一種經營與管理的藝術,這種藝術的源泉則是生動而豐富的網絡產業化實踐。

理論上講,市場的發展總是依賴於供給與需求雙方的增長。從供給方麵看,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網絡產業化基礎。隻有存在一定數量的風險投資機會,風險資本才有足夠的選擇空間,才有可能產生與高風險相對應的超額利潤,刺激風險投資。從實踐上看,美國風險資本市場之所以起步早、發展快、功能健全,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半導體、計算機、生物技術等領域內的研究與開發基礎較強。有了一定的產業基礎之後,風險資本從中選擇潛力較大的項目進行投資,產生了像數據設備公司、蘋果計算機公司等有超額利潤的投資項目,從而極大地刺激了美國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網絡產業與風險資本市場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係,不能把前者作為獨立外生變量來解釋後者,但可以肯定地說,在一個缺乏創新的經濟環境中,投資利潤已經被平均化,以追求超額利潤為主要目標的風險資本不可能有快速的發展。

有了一定的產業化基礎,還必須具備較成熟的企業製度。從企業組織製度的曆史發展過程看,經曆了個人業主製企業、合夥製企業和股份製企業三種基本企業製度的演變。風險資本作為一種長期的權益資本,當然要求股份製的企業組織製度與之相對應。不僅如此,作為一種創新的投資方式,風險資本對所投資企業的組織製度還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由於風險資本家承擔比企業家更大的風險,因而外部投資者(即風險資本家),往往要求控股權,即使單個風險資本家不處於控股地位,在可轉換優先股份合同中也必須被賦予比其所占股份大的權利。又如,在風險資本企業中,外部投資者不僅要進入董事會,而且要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本書第四章已經詳細介紹了風險資本所投資企業的治理結構。總而言之,在高風險環境下的風險資本對所投資企業的組織製度的成熟性有特殊的要求。不成熟的個人業主製、家族製的企業製度,容易產生內部人控製,加大代理成本,同時不太可能放棄對企業的控製權,因此,這些企業不太可能成為風險資本的投資對象。

四、文化適宜性

作為創新的市場形態,風險資本市場要在一個適宜的文化環境中才能順利發展。文化因素從多個方麵製約影響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

首先,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一種勇於冒風險的創業文化,這種文化的精髓就是敢於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建立生產新產品、引進新工藝、開發新資源和采用新組織形式的企業,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這種創業精神在科技企業家和風險資本家身上得到了具體體現。

其次,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在網絡產業誕生和發育過程中,人才是關鍵的因素。風險資本家和科技企業家是社會的精英,具有開創新產品和新生產方式的創造欲,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敢於冒風險、勇於開拓,並兼有對科學技術的前瞻力和對市場的敏感嗅覺。這些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以人為本”的高科技文化環境中孕育出來的。“以人為本”的高科技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1)鼓勵個人創新,鼓勵個人創辦企業;(2)尊重知識和人才,提倡人才流動;(3)鼓勵專業人才通過創新和建立網絡企業獲取高額報酬;(4)尊重和鼓勵科技企業家和風險資本家的個性化發展。從企業的角度講,創業者要有開明的態度,必須克服“獨立性”與控股心態,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要敢於讓外部投資者參與進來,甚至放棄或暫時放棄企業的控製權;同時,要有一種向股東負責,與股東坦誠相待,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的企業文化。從投資者的角度看,要有一種敢於冒風險、願意進行長期股份投資的高科技投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