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育我國風險資本市場的目標模式
在政府的大力倡導下,我國風險資本市場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點。在這一起點上,應該以新的思維,在全麵總結國內外風險資本市場發展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風險資本市場的策略,這樣才能避免重走自己和別人走過的彎路,培育出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高效率的風險資本市場,在新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1.我國風險資本市場發展的目標模式選擇
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水平及其有效性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市場的發展模式。風險資本市場在不同國家采取不同的發展模式,是反映該國社會、經濟、政治、法律以及企業製度等多方麵的曆史和現狀的,它並不一定是經濟生活中市場競爭所自然產生的結果。在風險資本市場的組織結構和製度安排的形成過程中,政府因素可以起到關鍵性作用。我國風險資本市場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點,規劃設計好市場發展的目標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世界上存在著3種主要的發展模式,即以銀行為中心的德日模式、以證券市場為中心的美國模式和國家風險資本模式。第五章係統地介紹了各種模式的特征,從退出機製、資本供給主體、激勵機製、人力資源配置、風險承受力5個方麵分析了各種模式的經濟有效性。理論分析和實際運行結果都說明,以證券市場為中心的美國模式是最為有效的。
規劃設計我國風險資本市場發展的目標模式,既要從我國現實的製度架構、法製狀況、治理文化和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出發,更要有一種危機意識和創新精神,充分吸收世界各國的有益經驗。從這一觀點出發,我國發展風險資本市場的總體目標模式應該是培育一個以市場為導向、以契約為基礎的完善的專業化風險投資體係。
(1)以市場為導向
以市場為導向是指要將風險投資體係建立在市場經濟機製基礎上。其內容包括資金籌集市場化、治理機製市場化、資金使用市場化和投資收獲市場化4個方麵。
資金籌集市場化是指要在市場原則下,以市場價格、市場動作方式獲取風險資本。在我國風險資本市場發育早期,政府作為先導和示範投入一定的資金是合理的,但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靠政府來搞風險投資。如果繼續過去的做法,靠政府出資興辦風險投資公司或風險投資基金,繼續繁衍一批國有獨資公司或國資企業控股的風險投資公司,在目前的體製環境中,這些公司無法按市場機製運作,最終還是解決不了所有者虛置及其派生出的預算約束問題,其結果必然是隨著大量投資失敗而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資金籌集市場化是整個風險資本產業市場化的基礎。
治理機製市場化是指要適應風險資本市場高度信息不對稱的特點,按照市場原則在投資者與風險投資公司(基金)、風險投資公司(基金)與所投資企業之間形成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製,確保投資者的利益;降低風險投資的風險。在投資者與風險投資公司(基金)之間,應該逐步實行有限合夥製的組織管理形式,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重複征稅,更重要的是可以將二者的利益一致起來,減少代理成本,降低投資者風險。在風險投資公司(基金)內部,要實行基金經理製度,打破傳統的用人製度,根據資金成本和投資收益來進行收益分配,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在風險投資公司(基金)與所投資企業之間,要有明晰的產權結構、激勵約束機製和行為界定,用可轉換優先股份合同將雙方的利益捆在一起,降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道德風險。
資金使用市場化是指按照市場化的原則來配置資源。在投資領域和投資項目的選擇上,要避免兩種可能的情況:一是由於計劃體製的慣性出現過多的政府幹預,二是由於基金經理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現逆向選擇。
投資收獲市場化是指要建立技術交易和股份交易市場,使風險投資能夠按照市場原則退出,實現資本及投資活動的循環流動。
(2)以契約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