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風險投資:網絡媒體的助推器(5)(3 / 3)

到1995年,針對科技成果產業化資金嚴重缺乏的狀況,國務院在《關於加速科技進步的決定》中,再次提到要發展科技風險投資。在此背景下,全國出現了為數不少的風險投資公司、中心,顧問公司等。至1998年,全國有22個省、市已建立了各類科技信托公司、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和科技信用社80多家,其投資能力達到35億元。但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轉化為生產方麵,這些機構的貢獻率僅為2.3%,其餘的97.7%依靠單位自籌、國家撥款和銀行信貸來解決。在上述風險投資企業中,絕大部分資金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從其本質上看屬於國家風險資本,在管理上也未能擺脫計劃經濟下的國營特色。在這一階段,我國風險投資業在數量上得到了初步的發展,但發展的質量變化不大。

1998年,中共中央在十五大報告中進一步提出要把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全麵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199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專門召開了全國技術創新大會,作出了《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在中央政策的激勵下,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相繼成立了多個國資背景的風險投資公司,許多上市公司、民營企業也開始涉足風險投資領域。幾乎與此同時,國際風險資本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國際數據集團、英國凱瑞投資銀行等機構相繼在中國設立合資風險投資公司或分支機構,華登基金、大和證券、瑞士波士頓第一銀行等風險投資機構相繼進入中國。在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風險投資業正在中國獲得迅速發展。

二、中國風險資本市場發展現狀

中國的風險投資業從開始萌芽發展到現在,仍然處於初步發育期,真正的風險資本市場還沒有形成,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受計劃經濟體製的影響,沒有形成發展風險資本市場的觀念和市場經濟環境。

從總的方麵看,我國政府已經把發展高科技產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但很多部門和決策參與者對風險資本市場在整個國家創新體係中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它的運作機製還認識不足,由於受過去計劃經濟體製及其所形成的慣性思維的影響,忽視了對風險資本市場的培育。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國家創新體係主要由3個相互聯係的部分組成,即國家科技開發計劃、科技工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及重點技術改造計劃。支持這一體係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央及地方財政撥款、政府對網絡產業的投資、科技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的科技活動專項經費、銀行發放的科技貸款和技術改造貸款等。長期以來,這一創新體係對我國網絡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和我國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這一帶有濃厚計劃色彩的創新體係不適應形勢發展的方麵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1)由於采用計劃式的運作方式,不能吸引市場上非政府的其他資金來源,因而出現了投資形式單一、投資總量嚴重不足的狀況;(2)與市場相脫節的資源配置方式帶來了科技成果轉化比率低、資金運用過度分散、產出效率低下等資源浪費現象;(3)管理體製無序,因為部門或小集團的利益扭曲了國家風險資本的功能,大量的政府投入變成了人頭費、養老金,甚至生活保障費。

從目前政府支持風險投資及網絡企業的運行體製來看,除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等職能部門外,還有國家計劃發展委員會、國家經貿委、對外經濟貿易部、科技部等多部門管理。一個行業由多個部門分割管理,不僅使管理程序繁瑣、效率低下,而且產生了不少相互矛盾和衝突的現象,使企業無所適從,不利於也不適應風險投資業及其所支持的中小企業靈活運作機製的形成和發展。從國際上風險資本市場最為發達的美國的情況看,美國於1958年專門製定了支持風險資本業發展的《小企業投資法案》並相應的成立了專業化的“小企業管理局”,形成了專業性的行業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