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風險投資:網絡媒體的助推器(4)(1 / 3)

風險資本的退出渠道有多種,其中最理想的退出渠道是企業股票發行上市。根據美國對42項風險投資的一項調查:30%的風險投資是通過企業股票發行上市退出,如通過兼並收購,6%通過企業股份回購,9%通過股份轉賣,6%是虧損清償,26%是因虧損而注銷股份。在上述不同方式的退出中,風險投資的回報差別很大,其中,通過企業股票發行退出的風險投資的回報達到1.95倍,兼並收購的投資回報達到0.4倍,企業回購股份的回報達到0.37倍,股份轉賣的回報達到0.4倍,而虧損清償的損失是0.34倍,因虧損而注銷股份的損失是0.37倍。因此,股票發行上市被稱為風險資本的黃金收獲方式。在風險資本投資的上市企業中出現了許多超級明星,例如,蘋果計算機的投資回報達到25倍、Lotus達到63倍、Compag達到38倍。

在絕大多數風險資本家看來,退出策略是風險資本運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從投資到收獲,風險資本陪伴著企業走過最具風險的5年左右時間後,風險資本家要全力以赴將培育出來的企業推向市場,這不僅是因為企業上市為其帶來巨額回報,也是因為企業上市是風險資本家成功的標誌,為風險資本拓展其融資渠道奠定良好基礎。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風險基金培育的上市企業越多,流入該風險基金的資金越多,風險基金的融資成本越小。

風險資本所培育的企業在上市之初一般具有經營曆史短、資產規模小的特點,加之它們是在一些新的領域內發展,因而失敗的風險較大。同時,風險資本家為了盡快建立自己的市場信譽,具有過早地把企業推向市場的傾向,這也使得證券市場所需承受的風險大增。基於上述原因,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在近年都相繼設立了專門為新興企業上市籌資服務的小盤股市場,或稱二板市場。這些市場一般是主板市場之外的專業市場,其主要特點是在上市條件方麵對企業經營曆史和經營規模的要求較低,注重企業的經營活躍性和發展潛力,因而也可以稱之為新興企業的成長板市場。它是在企業經過風險資本的培育後進入公共資本市場的第一步。風險資本家在此收獲其投資,企業經過成長板市場的培育後,再進入成熟的主板市場。當今世界上很多高科技大公司,都經曆了這樣一條發展道路。

在世界各國的網絡企業市場中,首推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Nasdaq)最為成功。它培育了像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戴爾(Dell)、順(Sun)、基因泰克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在美國所有高科技上市公司中,有96%的因特網公司、92%的計算機軟件公司、82%的計算機製造公司和81%的電子通信和生物技術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大公司中,也有相當部分是經過納斯達克市場培育出來的。

隨著網絡產業的不斷發展,納斯達克市場作為網絡企業的成長搖籃在國際證券市場上的地位日益顯著。在近5年上市的納斯達克公司中,科技類公司占37%、電子通信類公司占14%、醫療類公司占13%、生物製藥類公司占12%,而金融業和機械製造業則分別僅占10%和3%。在1990~1997年的8年時間內,納斯達克市場為美國高科技產業籌集了近75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美國私人風險資本業總資本的2倍多。納斯達克市場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高科技市場,除了美國高科技產業的迅速發展外,它在上市標準、上市費用、交易製度、市場服務等方麵適應網絡企業的特點,為其營造、良好的市場條件,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納斯達克培育了大批網絡企業,這些企業反過來又促進了納斯達克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網絡企業的表現,為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形成了一個十分有益的高投資文化。

歐洲普遍存在著一種觀點:由於沒有一個像美國納斯達克那樣的股票市場,歐洲高成長性的小型企業很難通過股票發行上市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隻能通過借債,其結果是不健康的高負債率嚴重製約了高成長性小型企業的發展。歐洲議會和經濟委員會非常支持上述觀點。歐洲經濟委員會在1995年的宣言中表示:傳統的歐洲股票市場偏重於為大公司服務而忽略了小公司。由於缺乏為小企業服務的股票市場,越來越多的歐洲公司到美國股票市場,尤其是納斯達克市場上市,這種狀況不利於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更為嚴重的是,上市困難使風險資本不易退出,影響了風險資本行業的發展,阻礙了新生企業的發育和成長。鑒於新生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就業中的重要地位,歐洲委員會鼓勵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建立和完善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歐洲股票市場。在歐洲委員會的直接或間接支持下,從1995年開始,歐洲相繼成立了多個服務於新生高成長性企業的股票市場,其中較具規模的有Euro-NM市場、AIM市場,它們在保證歐洲網絡產業發展、為風險資本提供退出渠道上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