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國和地區也設立了多個服務於新生高成長性企業的小盤股市場。除了較早設立的日本市場外,還有中國台灣地區的場外證券市場、新加坡證券交易及自動報價係統市場、馬來西亞證券交易及自動報價場外證券市場、吉隆坡證券交易所二板市場等。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已設立了創業板市場。
各國建立小盤股市場的初衷都是扶持新生中小企業,改善網絡企業的融資環境。但是,風險資本市場是一個市場體係,它的繁榮及有效性是該體係內各組成部分相互協調長期發展的結果。
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成功,不僅是因為本身的機製適應網絡企業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美國經濟中存在著大量創新型的高成長性企業,而這些企業是美國政府、科技企業家、私人風險投資者和風險資本家等相互配合長期培育的。因此,作為風險資本市場體係組成部分的小盤股市場要獲得成功,除了自身的機製外,還取決於風險資本市場中高新技術企業私人風險投資市場和風險資本的發育狀況。世界各國(地區)的小盤股市場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但也有不少失敗的教訓。
二、美國網絡產業的啟示
新生企業與產業誕生的前提是科學技術上的新發現。因此,新生企業群一般都以科學研究機構和大學作為依托。矽穀誕生在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園,微電腦產業中心誕生在毗鄰麻省理工學院的1%國道兩旁,聖地亞哥生物產業中心誕生在戴拉米克斯實驗室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附近,這些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科技與產業、教育與企業相結合的必然要求。美國不但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科研教育係統,而且這個係統也是十分有效的。有效性主要來自兩個方麵:其一是這個係統高度的商業化和社會化,其二是係統內部的激烈競爭。美國科學研究和教育係統從業人員所麵臨的激烈競爭,與發展中國家,甚至多數發達國家的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於許多國家來說,科研教育體製的改革是網絡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在網絡產業誕生和發育的過程中,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眾多開創網絡產業的科技企業家和風險資本家,他們是社會的精英,具有開創新產品和新的生產方式的創造欲。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這就是敢於冒風險、勇於開拓,並兼有對科學技術的前瞻力和對市場的敏感嗅覺。這些傑出人才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和經濟製度環境的產物。首先,開放式的素質教育培養了全麵的創造力;其次,講究個人主義的社會環境和自由的市場經濟環境激發了強烈的創造欲。激發一批批科技企業家和風險資本家開拓新事業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巨大的個人利益。最優秀人才是具有一流想法的一流人才。
資金是網絡產業發展最稀缺的資源之一。網絡企業的發展一般要經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企業的初創階段,即把一個科學上的新發現變成一個小企業;第二個階段是企業的成長階段,即把一個小企業發展成為正規的公司;第三個階段是風險企業的擴張階段,即把一個小型的公司發展成為成熟的企業。無論處在哪個階段,網絡企業經常會處於缺少資金的艱難境地。
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較,美國的風險資本市場為網絡企業提供了較好的籌資環境。首先,美國有一個規模巨大的私人風險投資市場,這個由商業經驗豐富的富裕階層組成的投資群體為大量處於初創階段的網絡企業提供了資金。據估計,每年投入網絡企業初創期的私人風險投資大約有300億美元。前麵我們已經看到風險資本家洛克就是在25位私人風險投資者中為英特爾籌集了250萬美元。
美國有世界上發展曆史最長、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風險資本產業。從1978年至1994年,美國風險資本業管理的資本總額從仍億美元猛增至350億美元,最近兩年又出現了迅速增長的勢頭。美國風險資本對網絡產業的投資達到了投資總額的90%。風險資本家不但為網絡企業提供資本,而且作為股份持有者參加企業的重大管理事務,起到了價值增值型投資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