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導演要研究曆史與地域風情
導演經常接觸到不同題材內容的劇本,而劇本中所表現的絕對離不開作者對所寫地區的生活環境和時代背景的描繪。如果導演不熟悉作者所描繪的時代和地理環境及一般人的思想、生活、風俗、習慣等,他將無法表達出劇本的精髓。導演對劇本中所描繪的一切必須與作者有同樣深度的了解,甚至比作者了解得還要博與廣,他才有資格擔任這一劇本的導演,才有可能把體現劇本的藝術價值。因此,導演在平時對曆史、地域、民俗風情等都應該有相當的研究,否則,他對劇本的藝術處理就會出現偏差或失誤。導演要了解某一時代和地區人民的思想、生活、風俗、習慣等,如何獲得這些知識性的修養,可以從這一時代和地區所產生的文學作品中去尋找,這往往比從曆史、地理書籍中得到的會更真實。
4.導演應是一個情感極為豐富的人
劇作者所創作的劇本必然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才會引起聽眾心理上的共鳴,聽眾才會覺得合乎情理。因此,作者本人必須是一個情感極為豐富的人,他的內心才能有真情可以流露。導演正是作者真情的體現者,他把作者內心那種真、善、美的情感充分揭示出來,使聽眾也獲得真、善、美的陶冶與審美的享受。如果藝術家缺乏豐富的情感,他將永遠不會創作出有價值的作品。導演更應該具備豐富的情感,否則他將不可能體現出劇作的真諦和有完成綜合藝術的耐心、恒心和毅力。
5.導演應有靈敏的頭腦
導演應具備的能力,不是人人都可以學得會的,因為導演這種工作畢竟是藝術而非技術的。除了不斷地努力之外,導演還要有一個特殊靈敏的頭腦。導演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因為有許多情境導演是無法身臨其境去體驗的,那就得依賴於想象力了。意識的創造依靠想象形成,沒有想象,便沒有創造。尤其是廣播劇藝術,所表現的事物包羅萬象,劇中人物的行為、語言、動機需要依靠想象完成。假如導演沒有靈敏的頭腦,他如何能夠帶領全體劇組人員圓滿地完成藝術創作任務?
以上簡述了作為導演所應具備的內在修養。內在修養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藝術素質,是靠長期的積累才能形成的。此外,導演還必須有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做到對人真誠而不虛偽,謙虛而不驕傲,公正無私,認真負責。隻有這樣,才能受到演員及合作者的愛戴和信服,做起事來也格外方便、順手。這些又涉及導演的外在修養。
(二)外在修養
除了必須具備的學識之外,導演還需具有一些特殊的外在修養,才能算作一位好導演,才能使導演藝術發揮到最高峰。導演在工作時必須與演職人員密切合作,要想使工作取得高效率,良好的工作態度很關鍵。具體來說:
1.始終有飽滿的情緒
導演在工作之前,要做好確定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在工作中,要以旺盛的精力,領導全體演職人員,認真工作。以身作則,按照既定目標,積極進行。排演一次,必須有一次的成績;工作一小時,需要有一小時的成果。絕不敷衍萎靡,使大家做無謂的時間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