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導演的起源、職責與修養(4)(1 / 3)

(六)導演的實際工作任務

在錄製廣播劇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最艱難的、最勞心費力的是導演。他必須統帥整部劇的演出,一切藝術上或與藝術有關的事務性工作,全部要經過他的籌劃、審定和安排。他必須與劇作者、演員和技術人員共同工作。因為每一個部門的工作成敗,都與他的藝術創作有著極為密切而不可分割的關係。

導演的實際工作步驟,簡而言之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將劇本介紹給演員及其他藝術創作人員,使他們對劇本有所了解。

2.深刻了解劇作者的創作意圖,挖掘劇本的內涵,指導演職員如何充分發揮劇本的意念,彌補劇本的缺點。導演與劇作者應該融為一體。

3.協助並指導演員了解他們各自所擔任與創造的角色。導演與演員應當融為一體。

4.調和並統一演員們的藝術創造,使他們各盡所長,取長補短,相互襯托。導演應該告訴演員表現得是否正確;在每一場戲中,演員戲份的輕重,以及與其他演員之間的配合是否恰當,等等。

5.協助並指導音樂、音響效果工作者進行創作。

6.把每一場戲按照預定的計劃在錄音棚或實景地進行錄製,並使它們緊密地連接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素材。

7.在複製間協調音樂、音響效果工作者,將音樂和音響與整體語言素材進行合成。

8.定出審聽的時間,邀請有關領導審聽。當劇目經領導審聽通過後,安排播出時間,發出節目預告,通知劇本作者與演員收聽,寫出內容介紹稿刊登在報刊上進行宣傳,寄發有關人員的勞務報酬等事務性的工作。

以上是一份極為簡單的導演工作程序表,導演的實際工作大體如此。一切劇本都是平麵的文字形式。要想使劇本成為可供播出的廣播劇節目,使聽眾在聽覺上有一個舒適的、融合的感受,獲得審美滿足,那就必須依賴導演的力量。導演的成功不體現在書本上,也不是坐在辦公室裏坐以論道而成的,他要在進行案頭工作的構思中,在排練場上的指導中,在錄音棚裏的把握中,在錄製合成製作的指揮中,實現他的一切意圖。這些工作都是實實在在的,來不得半點馬虎,不能有一點疏漏。當劇目播出之後,導演還期待著聽眾的反饋,以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導演的修養

導演作為劇組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指揮者,必須具備一定的修養,其中包括內在的和外在的兩個方麵:

(一)內在修養

1.導演應該是學者、藝術家

導演要精通戲劇理論。這無需多解釋,因為這是成為一名好導演所必備的條件,廣播劇導演自然也不例外。導演要從戲劇藝術方麵來領導並統一劇組人員的意見與行動。如果導演在戲劇藝術方麵的知識不深厚,尤其是在編劇、表演、音樂、音響效果等方麵沒有做過專門的研究,他將很難領導整個劇組進行集體創作並順利完成藝術作品。因此說,導演必須是一位學者或藝術家,應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

2.導演應該懂得哲學和心理學

廣播劇的主題往往具有哲學的性質,劇中的人物或多或少帶有一絲哲學氣質,或許在對話裏蘊涵一些哲理性的思想,因此,導演懂得一些哲學理論對從事導演工作將大有益處。至於心理學給予導演的幫助就更大了。劇本所描述的都是人與環境或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正常的或是衝突的關係,如果導演對心理學毫無了解,是很難把握好一部劇本的。此外,導演對聽眾的心理也應該有所了解和研究。製作廣播劇是供聽眾聽的,如果導演不了解聽眾的收聽心理,劇目的生產等於無的放矢。所以,研究聽眾的心理是非常必要的。導演是劇組集體活動的領導者,導演對參與其中的每個人員的感覺、思想、情感、行為以及整個心理活動現象,如果不能有深入的了解,將難以起到領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