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應該很好地分析劇本,並對全劇組演職員做解釋劇本的工作,從而統一大家的創作思想,明確劇本的主題,分析劇本的現實意義,指明劇本的性質,確定表現形式,闡明劇本創作的根據等。導演在解釋劇本時,不能超出劇本所反映現實的範圍,或破壞劇中的人物形象。同時,導演也必須以獨立的、具體的、研究現實的方法去分析劇本。也就是說,導演必須從現實生活角度出發,揭示劇本的思想內容和人物形象的本質,從而發展、補充、加強和確定劇本的主題思想、藝術內容。導演對劇本的解釋必然會帶有自己的創作意圖,不可能一切都正確,這就要求發揮集體智慧和力量,來豐富、充實自己的不足之處。在發揚藝術民主的基礎上,導演意圖成了集體意圖,用劇本主題思想統一大家的認識,在形式和風格上產生較為統一的構思方案。這樣做不僅調動了整個劇組的積極性,讓大家都來關心所排劇目在思想和藝術上的特色,而且,對於導演構思方案的實施,也是大有好處。因此說,導演的首要職責就是使大家對劇本有統一的解釋,這種解釋應該是創作性的解釋。
(三)指導演員
廣播劇是聲音藝術,它的演出主要是靠演員來完成。即使是英國BBC錄製的無對話廣播劇《複仇》,也有11位演員參加演出,有對話的劇目就更需要演員進行表演。因此說,導演的職責是幫助指導演員了解和掌握他所扮演的角色。演員演戲最要緊的是要演得真實。所謂演得真實,就是說,要在劇本所規定的情境中,演得正確、合理,而且連貫有發展;在思想、感覺、行動等各個方麵都能與角色相一致。要做到這一步,演員必須努力把握角色在劇中的全部行動過程,包括心理過程。做演員的,大都不希望導演對他創造的人物形象采取包辦代替的做法,但卻希望導演能夠積極地幫助他。導演一方麵是演員進行創作的共同參與者;另一方麵又能夠站在“旁觀者清”的立場上,幫助演員進行藝術創作。因此說,導演可以算作演員創作工作中的一麵鏡子。導演應該在哪些方麵幫助演員呢?1.幫助演員正確地理解劇本及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一般來說,演員往往很少縱觀全劇,隻注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因而很難準確理解劇本內容和劇中人物形象的意義。2.幫助分析角色的基本行動線,指導演員運用聲音創造人物形象。3.幫助演員選擇最佳的話筒位置和最好的聲音表現方法,等等。
廣播劇的演播如果沒有導演參加創作,任何時候,任何一位演員,都不可能較充分地、完整地做到上述一切。隻有導演和演員密切合作、共同創作,才能使廣播劇演播成功。演員對自己的角色創作負責,導演對整個演出負責。
(四)規定音樂、音響
廣播劇是靠聲音來表現內容的。導演除了要幫助處理聲音的表演外,還要幫助、指導配樂工作者和音響工作者的設計工作。一切設計要對表達劇本的主題思想有幫助。對於音樂設計工作,導演也有指導責任和提出要求的權利。比如,怎樣用劇中的歌唱、詞、曲更好地表現角色,全部音樂怎樣配合整個劇情的發展,以及怎樣在這些方麵發揮音樂的功能等。導演要對音響效果工作者提出要求,音響效果要力求典型、真實,符合曆史背景和時代氛圍,一定要從聽覺上感到是準確的。
劇作家、導演和演員在廣播劇的錄製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音樂、音響效果工作者以及錄音、複製合成等部門的工作對一部廣播劇來說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導演一方麵要幫助各部門努力發揮各自的作用,另一方麵又要把各部門綜合成一個整體,發揮集體作用。導演所做的就是廣播劇藝術的統一、組織工作,因此說,導演又是集體的綜合藝術的組織者。概括來說,導演既是劇本的解釋者,是演員的鏡子,又是廣播劇錄製的集體組織者和領導者。
(五)導演是聽眾的總代表
一部廣播劇的錄製,其最終目的是提供給電台播出和供聽眾欣賞,聽眾在收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益,獲得美的享受。導演在錄製一部廣播劇的時候就已經在代表聽眾進行審聽,他要把聽眾的意誌表達出來,他應該能預測到這部劇播出後產生的影響,他要站在聽眾的立場來進行全麵的考核,一旦發現有不合理或不和諧的地方,要進行修改或重新製作,許多優秀的劇目都是經過幾番修改或重新製作而獲得的結果。合成藝術往往是“遺憾的藝術”,但應該把“遺憾”降低到最小程度,呈現給聽眾的藝術品應該是高品質的,這個質量的把握導演負有直接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