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渲染情緒
音響效果在劇中不單純是為了描寫環境氣氛、表明季節的時間,而且也有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渲染情緒的作用。廣播劇《二泉映月》中,“趕出道院”的那場戲,阿炳被清源法師從雷尊殿趕出之後,“寒春風”的樂句強烈地推出,接著音樂轉入悲涼的情緒。在這悲涼的音樂聲中,蕭瑟的風聲夾雜著群犬狂吠聲,這裏,展示了一幅冷漠的、淒涼的畫麵,揭示出阿炳這個正直、富有同情心、頗有藝術才華的青年為惡勢力所不容。他走出道院,茫然四顧,不知何以為生。這裏的風聲雖是冬季自然條件的音響,但是,由於劇中人物之間的衝突,使風聲獲得了鮮明和強烈的情感內容,烘托出阿炳的淒涼心境,群犬狂吠也表現了惡勢力的囂張,專門欺侮善良的人們。這風聲和狗吠不僅揭示出阿炳的思想感情,也加重了感人的色彩。
廣播劇《南宮玲霞》中有這樣一場戲,方進團長看了南宮玲霞的檔案之後,知道她的父親是個右派,而且“自決於人民”自殺了,決定不再錄用她。他同導演謝文商量辭退南宮玲霞,結果兩個人發生了爭執,被南宮玲霞聽到,這時窗外響起了一聲炸雷,緊接著是風雨大作,南宮玲霞告辭了方團長和謝文衝出門外,音響效果渲染了劇中人物受到了晴天霹靂般的打擊,嘩嘩的雨聲似南宮玲霞如注的眼淚,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三、推動情節的發展
聲音可以直接參與到情節之中,對情節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貝拉·巴拉茲說:“當聲音的效果能對劇情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時候,聲音的劇作意義就變得更深刻和重要了。這時,聲音不僅出現在劇情的發展過程中,並且還進而影響整個過程。”[4]廣播劇《李自成闖石門寨》中,李自成身染疾病,坐山虎勾結官府趁機準備嘩變,投降官軍,當李自成得知此消息後,親自來到石門寨處理坐山虎。坐山虎聚眾要挾,擺出各路兵馬,阻攔李自成進寨,而李自成從容不迫,提出了條件,隻要坐山虎手中的鬼頭大刀能砍得動他手中的寶劍,他就不進石門寨。坐山虎利令智昏,躍躍欲試,雙方在這一瞬間形成了對峙的局麵,給聽眾製造了強烈的懸念。身體虛弱的李自成手中的劍能否經受得住坐山虎的鬼頭大刀的劈砍呢?隻聽“當嘟”一聲,坐山虎的鬼頭大刀被李自成的劍碰了一個大豁子,而李自成的劍卻完好無損、紋絲未動。這一音響效果很有戲劇性,雙方對峙的衝突得以解決,劇情急轉直下地向前發展。李自成闖石門寨的“闖”字就從這一音響效果中表現出來了,對平息坐山虎的嘩變,安定石門寨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又比如廣播劇《夜總會的新節目》,這個劇的故事情節是表現一名失業的女青年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冒險去跳僅有1.5米深的淺水池,而且水麵上還倒上汽油,用火點燃。在高台上往下跳入這熊熊燃燒著汽油的淺水池,美其名曰“美女跳火海”。這個節目的名字能給那些有錢人士帶來刺激,為資本家招徠更多的生意,然而對跳水的女青年而言卻充滿恐怖與危險。劇中的音響效果是倒汽油、點火、從高台上往下跳水的聲音,給聽眾造成強烈的懸念,這樣的音響效果可以很好地表現情節,塑造人物,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