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廣播劇的音響效果(1)(2 / 3)

話劇《雷雨》第三幕中,電閃雷鳴的音響效果貫穿於整幕戲,它對四鳳的內心情感的變化進行了渲染和烘托,音響效果和演員的表演形成了水乳交融的關係,有力地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因此說,在視覺藝術中,沒有音響效果,無論是話劇還是電影都將大大地削弱它的藝術魅力。無聲影片之所以比有聲影片遜色,恐怕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作為聽覺藝術的廣播劇更是離不開音響效果了。世界上第一部廣播劇的作者理查德·休斯在著手寫《危險》一劇時,就是先把各種音響效果排列出來,然後才開始結構故事。廣播劇在發展的進程中,有不少劇作者使用音響效果代替了解說詞,甚至代替了對話。如英國廣播公司在1978年6月1日播出的20分鍾沒有任何對話的廣播劇《複仇》,即完全是用音響效果來表現的。沒有對話的廣播劇雖然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它通過音響效果能組織成一個“劇”,這不能不說具有一定的價值,起碼是有益的嚐試。

廣播劇的音響效果比舞台劇的音響效果更重要。舞台上的演出,音響效果差些似乎還無損大局,用人物表演可以彌補;廣播劇則不行,音響效果能不能給聽眾造成明確的印象,喚起聯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有的廣播劇理論工作者說,廣播劇音響效果的重要性僅次於語言,甚至超過了音樂。廣播劇可以從頭至尾沒有音樂,但不能沒有音響效果。可見音響效果在廣播劇中的重要性。

音響效果在廣播劇中的地位是由它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決定的。廣播劇是一門聽覺藝術,它要讓聽眾的想象構成一幅畫麵,給聽眾以現場感和真實感,這除了需要演員演播的真實外,還要靠音響效果來體現。音響效果在廣播劇中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描寫時代背景、環境、季節和時間

廣播劇是由許多聲音場麵組成的,就藝術效果來講,能夠使場景豐滿的就是音響效果。音響效果能營造出色彩斑斕的環境,同時,也能為劇中的時代背景、氣氛做很好的烘托。例如,廣播劇《紅岩》第一部的開頭就是由各種音響效果組成的:賣報聲、留聲機放出的流行歌曲及大拍賣的喊叫聲等,既描寫了重慶街道的環境,又烘托了在國民黨統治時期那種雜亂無章、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又如廣播劇《南宮玲霞》的開頭,湖水蕩漾,鳥兒歡唱,音響效果同解說一起勾畫出一幅湖邊清晨的美景,引起了人們的聯想:薄霧繚繞,陽光透過晨靄照在湖邊岸柳和綠草茵茵的地上,樹下有打太極拳的,有練武術的,也有練聲吊嗓子的,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該劇的結尾處,通過嘈雜的人聲和腳步聲、火車站特有的電鈴聲以及廣播員報告開車的時間等音響效果,渲染了火車站所特有的環境。

音響效果不僅能描寫出社會環境和曆史背景,而且也能顯示出環境中的季節時間。蟬鳴可以描寫出盛夏中午的炎熱;蛙聲告訴聽眾這是夏秋之間傍晚的河邊或湖畔;聽到蟋蟀叫聲能使聽眾聯想到夜晚靜謐的環境;呼嘯的風聲能使聽眾感受到冬季的寒冷;電閃雷鳴肯定是暴雨集中的季節;鍾表“嘀嗒”聲說明時間在流逝;幾聲雞啼報曉,能製造出晨曦日出的氣氛;流水潺潺,鳥語蟲吟,顯示出大自然的秀麗景色和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汽笛長鳴、沉重的起錨聲、輪船起航聲由強漸弱到隱,說明貨輪離開碼頭開走,漸漸遠去;軍號嘹亮,戰馬嘶鳴,表明部隊在發起衝鋒;工廠裏的機器聲表明生產的繁忙;街道上的車馬人流聲顯示出繁榮的景象;電閃雷鳴、狂風呼嘯,則給人以風雲突變和氣氛緊張的感覺等等。音響效果在廣播劇中,形象而又準確地渲染出各種氣氛,起到加強劇情真實感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