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廣播劇的語言(6)(1 / 3)

(三)描繪景物,揭示人物心情

廣播劇中的規定情境和人物的內心種種活動,用對白、獨白、旁白等人物語言難以展示的時候,解說詞可以承擔起把聽眾引進劇中的規定情境,揭示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挖掘人物的內心活動,幫助聽眾了解劇情的作用。比如廣播劇《二泉映月》中的一段解說詞是這樣寫的:

【解說】夜闌人靜,萬籟俱寂。月亮從惠泉山慢慢升起。徐徐的清風,吹散了浮雲。皎潔的皓月,給大地灑下了一片銀輝,一切都明亮起來了。天下第二泉清澈的水麵上微波蕩漾,漂浮的月影時扁時圓。阿炳,獨自坐在二泉旁邊拉琴……月夜景色美,心情格外悲涼。國難當頭,歲月艱辛,虎狼當道,民不聊生。在這漫漫長夜,他隻有用琴聲來抒發埋在心頭的憤懣和不平!就在此情景中,經過數年之久的醞釀和試奏,阿炳終於創作出了優美動人的樂曲《二泉映月》。琴聲淒切而委婉,像嗚咽的哭訴,又像思念流落遠方的親人。時起時伏的旋律,仿佛抒發潛藏心底裏的深情,無限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憧憬著祖國的未來,就像當空的圓月一樣的光明。

這裏的解說,把聽眾引進惠泉山月夜幽靜的規定情境,使景與人物的心情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襯托出阿炳的心境,揭示出他內心的情感和向往,達到感人的藝術效果。

還有以動作的激烈變化來揭示人物的內心情感的解說詞。例如廣播劇《愛迪生的後半生》中幾段連續的解說詞,對規定情境進行描寫,刻畫出劇中人物在這一規定情境中內心活動的激烈和情緒的失態,揭示出人物的內心情感。我們把這幾段連續的解說詞摘錄如下:

【解說】試驗室裏的膠片在火裏猛烈地爆炸起來。火勢越來越大,轉眼七幢大樓變成了一片火海。一切裝置都燒毀了。一切材料都化為灰燼。

……

這突如其來的災禍,使愛迪生完全失去了控製。他在黑暗裏,胡亂揀了一條路,瘋狂地往前奔跑。一會兒,他來到了荒涼的田野,踏進了草原。東一處西一處地出現了一些小柏樹,這是靠近森林了。他闖進了林子,才走了幾步,就撲倒在一棵樹下。

……

愛迪生痛苦地號叫著,兩手緊緊扯著林中的雜草,熱淚不住地淌著。過了好久,他才慢慢爬了起來。想回去,可是又走錯了路。

黎明的時候,他倒在一片草原上,隻覺得痛楚、難忍,沒法呼吸。他一動不動地躺著,似乎已經離開了活著的人們。

一幢價值300萬美元的試驗大樓毀於火海,這對一位科學家來說是莫大的打擊。這種強烈的打擊在人物內心將是怎樣的呢?解說詞描述愛迪生那失態的動作,從他的動作中揭示出人物內心的痛苦心境,也起到了感人的效果。

(四)評述和議論的作用

在近幾年的廣播劇作品中,解說詞出現了評述和議論的寫法。這種議論性的解說,對幫助聽眾理解主題,揭示人物性格是有幫助的。比如廣播劇《钁柄成親》中解說對韓寶山的評論:

【解說】在我們那地方,遇上誰的脾氣過於耿直、倔強,認死理,好抬杠,人們都愛罵一句“钁柄”。就是說,他的脾氣倔得像個钁頭把。按說,耍個倔脾氣,被人罵上一句“钁柄”,這倒沒什麼;可是,誰要落下個“钁柄”的外號,名聲一大,可就麻煩了,那會連個對象也相不上的。你想,誰家的姑娘喜歡那認死理、好抬杠、硬邦邦的“钁柄”呢?叫人納悶的是,韓寶山這個小夥子,鬧了個“钁柄”的外號,可人家不光娶上了媳婦,還是個如花似玉的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