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白的動作性,除了意願相抵觸之外,表現那種“意願共同時內心情感的交流”也是富於動作性的。“不過,人物之間內心情感的交流,同樣應該相互具有影響力,能夠導致雙方的心情以及相互關係的發展變化。如果隻是讓這些人物坐在一起大發議論,或者各自把思想情感表白一通,而彼此互相無影響,那也不是真正的戲劇動作。”[12]
廣播劇《一座雕像的誕生》中的結尾戲,可以說明人物意願相同,內心情感的相互交流具有影響力。劇情是這樣的:歐陽蘭同黃益升在性格上的不同,導致他們在對待兩個遺孤上發生了衝突,使他們的關係徹底破裂。她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感到驕傲和自豪!並把這個決定寫信向部隊首長彙報了。師政委回信表示支持她的行動,並且告訴她軍部評她為英模,希望她安排好兩個孩子,爭取參加慶功會。當她來到部隊參加慶功會時,巧遇兩年前友鄰部隊的戰友張森也作為英模來參加會議。這裏劇情安排了兩個人物有一次接觸。在這次接觸中,劇作者就是運用“意願共同時內心情感的交流”而體現出對白的動作性的。這場戲中有一段回憶,為了集中說明問題,我們略去了回憶中的戲,從見麵開始舉例:
歐陽蘭 ……(進屋拆信)是他?(不時發出笑聲)這家夥,消息真靈通!
〔敲門聲。〕
歐陽蘭 誰?
張森 我!
歐陽蘭 (開門)張森!真沒想到,你也……
張森 我也是來參加英模會的,就住在斜對麵,咱們又是友鄰。在看信?
歐陽蘭 對。請坐,喝茶。(拍手中的信,笑)你的信寫得……怎麼這麼勇敢?
張森 其實不是我勇敢,而是你有一種非常的吸引力。……歐陽,我希望和你做個朋友……而且,不是一般的朋友!
歐陽蘭 我們第一次見麵就談這樣的問題……
張森 不,你大概不會忘的,我們第一次見麵,那是1952年的夏天,在護送回國傷員的列車上……
張森 你的喊聲一直回蕩在我的身邊……
歐陽蘭 這已經過去兩年多了!
張森 但對我來說,仿佛就發生在昨天,連做夢都不會忘——(推開窗戶)〔海浪拍岸聲。富有詩意的音樂——〕
張森 漲潮了,走,咱們出去走一走。
張森 歐陽,看,晚霞,海鷗,多美啊!
歐陽蘭 張森,你知道,我現在可是有孩子的母親了!
張森 就因為這個,更使我尊敬你。我完全理解,你是為了把完整的母愛獻給兩個烈士的遺孤!歐陽,我想和你一起擔起這個責任。而且,我的決心已經得到了師首長的支持和同意。
歐陽蘭 不,我希望你再慎重地考慮考慮。
張森 剛才說的,就是我反複考慮的結果。
歐陽蘭 我這個人可沒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
張森 不,我很喜歡你的性格……
歐陽蘭 你最好別說喜歡什麼,我想知道你討厭什麼,憎惡什麼。
張森 我討厭虛偽自私,缺乏獻身精神;我憎惡像奧斯特洛夫斯基筆下的冬尼婭那樣的人物!
歐陽蘭 冬尼婭不是很漂亮、很華貴嗎?
張森 那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歐陽蘭 她叫人看起來,蠻悅目的嘛!
張森 假如你真是這樣看,那你未免淺薄!
歐陽蘭 你用詞這麼尖刻!
張森 你是不懂,還是討厭生活中的幽默?
歐陽蘭 哈哈哈!有人說愛情不一定是從情投意合開始的,有時候是從爭論開始的,難道……難道我們這是在談戀愛嗎?
張森 我想,人們都是按自己的方式戀愛的。也許因為我們共同地不喜歡另一種方式,因而不約而同地采取了這種方式吧!喏,我給渭渭、川川的秋裝,一個人兩套。沒有經驗,也不知大小。還有兩套小人書,送給渭渭和川川。
歐陽蘭 張森,你……
張森 歐陽,我非常嚴肅地對待著嚴峻的生活。
歐陽蘭 (深情地)我憎惡不愛孩子的男人!
張森 (赤誠地)我也鄙視那些不愛孩子的自私的後娘!
歐陽蘭 張森!
張森 阿蘭!
〔音樂激起。〕
歐陽蘭 張森,你在想什麼?
張森 我正想,該把渭渭和川川培育成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