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物出場的要求
廣播劇的人物出場同舞台劇、電影、電視劇的人物出場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些特殊的要求。在電影中,“人物出場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主後賓,一種是先賓後主。先主後賓就是主人公先出場,先賓後主就是配角先出場,兩種方法都有好處,都可以用。……但無論如何在電影裏,主角一定要在第一本裏出場”[12]。從時間的角度來說,廣播劇的主人公要比電影的主人公盡可能快和早地出場,最好是劇情開始的一兩分鍾,就用聲音同聽眾見麵,造成“先聲奪人”的效果。當然這是指先主後賓的方法而言的。夏衍稱這種方法為“實出”。
(一)實出
廣播劇常用的“實出”有以下兩種:
1.用解說介紹主人公出場。例如:《張海迪》的出場是先用張海迪演唱《青春多麼美好》的歌聲為先導,在優美的歌曲聲中解說插入,用概括的語言向聽眾介紹主人公的情況,使聽眾有了一個明確的聲音形象印在腦海中。
2.用主人公自己的語言聲音出場。例如:《序幕剛剛拉開》的柳春鶴是劇中的主人公,他的出場是以其內心獨白的語言開始,之後,由劇中配角——司機大華呼出他的姓名和職務,使聽眾對主人公有了一個明確的聲音印象。此外,用主人公的獨白聲音出場之後,解說對主人公的情況說明也屬於這一種。例如《晶瑩的心》一劇是這樣開始的:“劉玲的心聲(混響):人們每一天都在寫著自己的傳記,如果有一頁寫不好,就會毀壞全書。在這人生浩瀚的長河中,我不追求生命的長短,而是追求靈魂的純潔。”接下來是解說的介紹:“親愛的聽眾,你們知道這是誰的心聲嗎?這就是在人間隻活了15個春秋的少女,北京市模範共青團員劉玲生前的格言……”
從“實出”的方法中可以概括出這樣的要求:劇作者應該記住主人公出場時,或者明確地讓他說話,讓他有行動;或者讓別人向聽眾介紹主人公的名字。這樣留給聽眾的是主人公的聲音形象,從而明確主人公是誰。其他重要角色第一次出場也應該這樣做。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虛出
“先賓後主”夏衍稱之為“虛出”,主人公虛出的方法也有兩種:
1.用解說描述主人公。並不是所有廣播劇的主人公一開始都出場,有的劇目則是主人公遲出場,為了使聽眾對遲出場的主人公有所了解,常由解說向聽眾介紹他的名字、性格特點或者有關他的故事,先給聽眾心目中留下印象,也是用伏筆進行交代。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廣播劇《钁柄成親》中的主人公韓寶山的出場:
【解說】在我們那地方,遇上誰的脾氣過於耿直、倔強、認死理、好抬杠,人們都愛罵一句“钁柄”。就是說,他的脾氣倔強得像個钁頭把。按說,耍個倔脾氣,被人罵上一句“钁柄”,這倒沒什麼;可是,誰要落下個“钁柄”的外號,名聲一大,可就麻煩了,那會連個對象也相不上的。你想,誰家的姑娘喜歡那認死理、好抬杠、硬邦邦的“钁柄”呢?叫人納悶的是,韓寶山這個小夥子,鬧了個“钁柄”的外號,可人家不光娶上了媳婦,還是個如花似玉的好媳婦。你說怪不怪?那麼,這個韓寶山是怎麼混上“钁柄”的外號,後來又怎麼成得親呢?這事就得從1975年說起了。
2.用配角渲染主人公。這種虛出的處理是通過先出場的重要配角或群眾角色對主人公進行議論、述說、描寫等,對主人公鮮明、突出地進行介紹,造成聽眾急於要知道這個主角的心理。比較典型的劇目是《金鹿兒》。這個劇目是從顧客投票選舉“優秀售貨員”開始的。選舉的結果得票最多的是163號,大家叫她“金鹿兒”的金明露。這是主持唱票的團委書記王淑嫻所意想不到的,她決定先保密,請示黨委研究後再公布。於是引起群眾角色的議論:
任小妹 我看哪,第一名準是163號,我們糖果櫃的金鹿兒。她幹活麻利,服務周到,今年月月的營業額都是數一數二的。顧客的表揚信可多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