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廣播劇的最可貴之處在於“幻想”。科幻題材的劇目必須立足於現代科學原理的基礎上幻想未來,而不是無根據地亂想。比如,廣播劇《珊瑚島上的死光》和《不尋常的婚禮》等劇目都是屬於科幻題材的。
這類劇目很講究知識性和趣味性,一般著重於展現各種奇幻和離奇的情節。故事生動有趣,色彩斑斕,幻想豐富,浪漫曲折,是科學和文藝的創作結合。
還有一種不以幻想為特征,而以真實的科學研究活動作為選材的著眼點編寫劇本,其實質是具有科學性、情節性、戲劇性、真實性,而不具幻想性的科學廣播劇。
九、外國題材
國外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是廣播劇取材的對象。選用外國文學、戲劇作品改編廣播劇,一方麵傳播了國外的優秀文化,擴大了聽眾的視野;另一方麵,外國文學中所反映的內容對聽眾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審美價值。比如,中央台製作的廣播劇《法尼娜·法尼尼》是根據法國作家司湯達的原作進行改編的。該劇向聽眾展現了19世紀封建貴族階級中具有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思想的人物。歐洲(包括意大利)的封建貴族階級,雖然受到資產階級革命的強大衝擊而走向衰落,但他們在許多國家特別是在意大利,還有著深厚的根基和廣泛的影響。但是隨著資產階級革命浪潮的興起,貴族社會中的青年男女的精神世界產生了很大的震動,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向往一個新的世界,但卻找不到正確的航向。法尼娜·法尼尼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人物。此外,還有根據貝拉·巴拉茲的話劇《安魂曲》改編的廣播劇《莫紮特》,根據莫泊桑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廣播劇《項鏈》等劇目,都受到聽眾的歡迎。
除了根據小說、話劇題材改編之外,還有根據國外一些知名藝術家、科學家的傳記、故事等作品編寫的廣播劇,如《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愛迪生的一生》、《居裏夫人》等。
十、其他題材
這裏包括:以歌頌機智、勇敢、果斷地進行破案為題材的偵破式劇目;以諷刺社會上的一些不良傾向為主題的諷刺性題材的劇目;以情節驚險取勝的驚險式劇目,等等。
上麵談到的題材是廣義的概念。題材還有狹義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中形象地體現主題思想的特定的生活事件或現象,是劇作者從現實生活中獲取生活素材,經過選擇、集中、提煉、虛構,從而創作出一組生活事件或一個完整的畫麵而使用的材料。因此,我們還要進一步講述在一部具體的劇作中,素材、題材和主題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
第三節 素材、題材和主題
一、素材和題材的關係
在創作一部劇作時是離不開素材的,沒有素材也就不會有題材。作為劇作的素材有兩種,即直接素材和間接素材,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來源不同。文藝作品是反映現實生活的,而社會生活又是劇作者進行創作的源泉。劇作者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把親身經曆的、體驗過的、見到過的人物、事件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中或儲存在自己頭腦的記憶中,這些在生活中積累的未經加工的原始材料是為將來進行創作時做準備使用的,是作者的直接素材。另一種是作者通過收集一定的文字資料而掌握的創作材料。例如,有的廣播劇是根據小說、通訊、報告文學或曆史資料等素材編寫的,而不是作者親身經曆或體驗過的人和事,這些材料叫做間接素材。魯迅先生在為葉紫創作的長篇小說《豐收》一書寫的序言中說:“作者寫出創作來,對於其中的事情,雖然不必親曆過,最好是經曆過……我所謂經曆,是所遇、所見、所聞,並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裏麵。”[8]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素材都應該是作者“經曆過”的。雖然不是作者所做、所遇、所見、所聞,至少是經過他親自調查研究、收集積累而來的。
由於素材是未經加工的原始材料,還不能成為劇作的題材,需要作者依據他對生活的觀察、體驗、研究和分析,形成鮮明的創作意圖,然後把素材加以選擇、提煉、加工和改造後,融入作品中,作為劇作的表現對象,構成作品的組成部分,才是作品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