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選材、題材和主題(2)(2 / 3)

有些童話采用擬人的手法進行創作,其中的動植物、無生物必須具備本身的特性,作品通過它們的活動來反映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和變化。童話必須給人這樣的感覺:明知是假,卻又似真,要使讀者自願地、不知不覺地進入幻想的詩意的世界。

童話作品主要的對象是兒童,因此,童話中語言要像是兒童自己說的話,像他們周圍的人講的話。語言要簡明、準確、活潑,要有詩的美感,充分體現童話語言的魅力。

廣播劇的創作者常常選擇童話題材創作成童話廣播劇,如《小熊請客》、《四季的風》、《皇帝的新裝》、《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在我國少年兒童廣播評獎活動中,有不少童話劇目獲得優秀獎。

七、寓言題材

寓言,顧名思義,就是寓意於言,即通過虛構的、簡單而帶有誇張的故事,寓意一種思想或一個教訓,大多帶有勸誡和諷刺的意義。

寓言的類型有兩種。一種是用誇張的手法,勾畫出某種人的特點或思想;另一種是用擬人的手法,把人類以外的動植物或無生物人格化,使它具有人的特點或思想。

寓言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從結構上看,有的寓言由兩部分組成:簡短的故事和說理性的結論;有的寓言則是一個小故事,結論不明說出,隻做簡單的暗示,寓意自明。寓言中有一部分是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還有一部分寓言雖不專為少年兒童創作,但能為少年兒童所理解,適合他們閱讀。

寓言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1.運用比喻的寫法。借此喻彼,借近喻遠,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言一般是用一個假定的故事做隱喻,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例如《愚公移山》,就是說明不論做什麼事,隻要有決心、有毅力,一定會成功的道理。

2.采用擬人法。寓言往往把動植物或其他事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思想性格,用它們來比喻社會上某些人的本質。例如《大象和蒼蠅》就是把蒼蠅、大象擬人化了,用蒼蠅來比喻霸權主義者,用大象來比喻革命人民。寓言的擬人化既是浪漫主義的幻想,又是現實主義的寫實。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形象生動,含義深刻,具有更強的戰鬥力。

3.具有強烈的誇張和諷刺性。寓言往往采用誇張手法,突出社會上某一類人的特征,深刻揭示其本質,並對其錯誤予以無情的嘲弄和諷刺。例如《葉公好龍》就是諷刺那些言行不一的人的虛偽性。這則寓言采用了誇張的手法,產生了很強的諷刺效果。

4.故事簡短,有明確而深刻的訓誡意義。寫寓言故事的目的在於說明一個事理,給人一定的教育意義。為了使人們毫無阻隔地理解寓言中的思想,寓言隻能簡單地敘述生活中的某種矛盾或某一類人的一種特性,而不對事件或人物做全麵細致的描繪,從而使寓言的結構盡可能緊湊,盡量避免太多的枝節,以免分散人們的注意力。所以,寓言一般結構簡單,情節單純,故事有明顯而深刻的訓誡意義。

寓言和童話最初都是口頭文學,都有一定的故事性,帶有故事的一些特點。兩者都富有幻想,並常采用“擬人”的藝術手法:它們都通過“人格化”了的動植物、無生物的種種活動反映人類社會現實,並對人進行深刻的思想教育。但它們之間又有區別。童話的教育對象是少年兒童,目的在於培養少年兒童的高尚品德,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發展他們的智慧。童話富於綺麗的幻想,這是符合少年兒童愛幻想的心理狀態的。童話的故事性強,情節曲折有趣,而且完整,這是為了使作品能更好地吸引少年兒童,也是為了使少年兒童容易理解和接受。童話的語言活潑生動,富有詩意,考慮到少年兒童的理解能力以及語言發展的需要,所闡明的意義要盡量淺顯易懂。寓言就不同了,寓言的教育對象不限於少年兒童,而且,其中多數是為成年人而創作的。寓言以教育為主要目的,幻想程度比較淺,它隻求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不求故事情節是否曲折完整。寓言一般結構簡單、篇幅短小、語言精練而富有幽默感。

廣播劇取材於寓言故事進行編寫或者以寓言的形式進行廣播劇的創作,就叫寓言廣播劇。比如,中央台少兒部就播出過寓言廣播劇《饞嘴的赤毛猴》。

八、科幻題材

這類劇目往往是根據科學幻想小說進行改編的或按照科幻劇目要求進行創作的。科幻題材的廣播劇要同時具備“科學”、“幻想”、“劇”這三方麵特點。其內容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是普及科學知識的一種形式,但它又不是描寫現實的科學,而是瞻望未來的科學領域,幻想若幹年後科學技術方麵可能取得的成就。廣大聽眾收聽這樣的劇目會使他們進入幻想的境界,如見其狀、如聞其聲、如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