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2)(3 / 3)

為什麼要研究問題呢?因為我們的社會現在正當根本動搖的時候,有許多風俗製度,向來不發生問題的,現在因為不能適應時勢的需要,不能使人滿意,都漸漸的變成困難的問題,不能不徹底研究,不能不考問舊日的解決法是否錯誤;如果錯了,錯在什麼地方;錯誤尋出了,可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法;有什麼方法可以適應現時的要求。例如孔教的問題,向來不成什麼問題;後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接近,孔教的勢力漸漸衰微,於是有一班信仰孔教的人妄想要用政府法令的勢力來恢複孔教的尊嚴;卻不知道這種高壓的手段恰好挑起一種懷疑的反動。因此,民國四五年的時候,孔教會的活動最大,反對孔教的人也最多。孔教成為問題就在這個時候。現在大多數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夢,這個問題又漸漸的不成問題了,故安福部的議員通過孔教為修身大本的議案時,國內竟沒有人睬他們了!

又如文學革命的問題。向來教育是少數“讀書人”的特別權利,於大多數人是無關係的,故文字的艱深不成問題。近來教育成為全國人的公共權利,人人知道普及教育是不可少的,故漸漸的有人知道文言在教育上實在不適用,於是文言白話就成為問題了。後來有人覺得單用白話做教科書是不中用的,因為世間決沒有人情願學一種除了教科書以外便沒有用處的文字。這些人主張:古文不但不配做教育的工具,並且不配做文學的利器;若要提倡國語的教育,先須提倡國語的文學。文學革命的問題就是這樣發生的。現在全國教育聯合會已全體一致通過小學教科書改用國語的議案,況且用國語做文章的人也漸漸的多了,這個問題又漸漸的不成問題了。

為什麼要輸入學理呢?這個大概有幾層解釋。一來呢,有些人深信中國不但缺乏炮彈,兵船,電報,鐵路,還缺乏新思想與新學術,故他們盡量的輸入西洋近世的學說。二來呢,有些人自己深信某種學說,要想他傳播發展,故盡力提倡。三來呢,有些人自己不能做具體的研究工夫,覺得翻譯現成的學說比較容易些,故樂得做這種稗販事業。四來呢,研究具體的社會問題或政治問題,一方麵做那破壞事業,一方麵做對症下藥的工夫,不但不容易,並且很遭犯忌諱,很容易惹禍,故不如做介紹學說的事業,借“學理研究”的美名,既可以避“過激派”的罪名,又還可以種下一點革命的種子。五來呢,研究問題的人,勢不能專就問題本身討論,不能不從那問題的意義上著想;但是問題引申到意義上去,便不能不靠許多學理做參考比較的材料,故學理的輸入往往可以幫助問題的研究。

這五種動機雖然不同,但是多少總含有一種“評判的態度”,總表示對於舊有學術思想的一種不滿意,和對於西方的精神文明的一種新覺悟。

但是這兩三年新思潮運動的曆史應該給我們一種很有益的教訓。什麼教訓呢?就是:這兩三年來新思潮運動的最大成績差不多全是研究問題的結果。新文學的運動便是一個最明白的例。這個道理很容易解釋。凡社會上成為問題的問題,一定是與許多人有密切關係的。這許多人雖然不能提出什麼新解決,但是他們平時對於這個問題自然不能不注意。若有人能把這個問題的各方麵都細細分析出來,加上評判的研究,指出不滿意的所在,提出新鮮的救濟方法,自然容易引起許多人的注意。起初自然有許多人反對,但是反對便是注意的證據,便是興趣的表示。試看近日報紙上登的馬克思的《贏餘價值論》,可有反對的嗎?可有討論的嗎?沒有人討論,沒有人反對,便是不能引起人注意的證據。研究問題的文章所以能發生效果,正為所研究的問題一定是社會人生最切要的問題,最能使人注意,也最能使人覺悟。懸空介紹一種專家學說,如《贏餘價值論》之類,除了少數專門學者之外,決不會發生什麼影響。但是我們可以在研究問題裏麵做點輸入學理的事業,或用學理來解釋問題的意義,或從學理上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用這種方法來輸入學理,能使人於不知不覺之中感受學理的影響。不但如此,研究問題最能使讀者漸漸的養成一種批評的態度,研究的興趣,獨立思想的習慣。十部“純粹理性的評判”,不如一點評判的態度;十篇《贏餘價值論》,不如一點研究的興趣;十種“全民政治論”,不如一點獨立思想的習慣。

總起來說:研究問題所以能於短時期中發生很大的效力,正因為研究問題有這幾種好處:(1)研究社會人生切要的問題最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2)因為問題關切人生,故最容易引起反對,但反對是該歡迎的,因為反對便是興趣的表示,況且反對的討論不但給我們許多不要錢的廣告,還可使我們得討論的益處,使真理格外分明;(3)因為問題是逼人的活問題,故容易使人覺悟,容易得人信從;(4)因為從研究問題裏麵輸入的學理,最容易消除平常人對於學理的抗拒力,最容易使人於不知不覺之中受學理的影響;(5)因為研究問題可以不知不覺的養成一班研究的,評判的,獨立思想的革新人才。

這是這幾年新思潮運動的大教訓!我希望新思潮的領袖人物以後能了解這個教訓,能把全副精力貫注到研究問題上去;能把一切學理不看作天經地義,但看作研究問題的參考材料;能把一切學理應用到我們自己的種種切要問題上去;能在研究問題裏麵做點輸入學理的工夫;能用研究問題的工夫來提倡研究問題的態度,來養成研究問題的人才。

這是我對於新思潮運動的解釋。這也是我對於新思潮將來的趨向的希望。

[參看]

(1)《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2)《問題與主義》

(3)《再論問題與主義》

(4)《三論問題與主義》

以上說新思潮的“評判的精神”在實際上的兩種表現。現在要問:“新思潮的運動對於中國舊有的學術思想,持什麼態度呢?”

我的答案是:“也是評判的態度。”

分開來說,我們對於舊有的學術思想有三種態度。第一,反對盲從;第二,反對調和;第三,主張整理國故。

盲從是評判的反麵,我們既主張“重新估定一切價值”,自然要反對盲從。這是不消說的了。

為什麼要反對調和呢?因為評判的態度隻認得一個是與不是,一個好與不好,一個適與不適,——不認得什麼古今中外的調和。調和是社會的一種天然趨勢。人類社會有一種守舊的惰性,少數人隻管趨向極端的革新,大多數人至多隻能跟你走半程路。這就是調和。調和是人類懶病的天然趨勢,用不著我們來提倡。我們走了一百裏路,大多數人也許勉強走三四十裏。我們若先講調和,隻走五十裏,他們就一步都不走了。所以革新家的責任隻是認定“是”的一個方向走去,不要回頭講調和。社會上自然有無數懶人懦夫出來調和。

我們對於舊有的學術思想,積極的隻有一個主張,——就是“整理國故”。整理就是從亂七八糟裏麵尋出一個條理脈絡來;從無頭無腦裏麵尋出一個前因後果來;從胡說謬解裏麵尋出一個真意義來;從武斷迷信裏麵尋出一個真價值來。為什麼要整理呢?因為古代的學術思想向來沒有條理,沒有頭緒,沒有係統,故第一步是條理係統的整理。因為前人研究古書,很少有曆史進化的眼光的,故從來不講究一種學術的淵源,一種思想的前因後果,所以第二步是要尋出每種學術思想怎樣發生,發生之後有什麼影響效果。因為前人讀古書,除極少數學者以外,大都是以訛傳訛的謬說,——如太極圖,爻辰,先天圖,卦氣,……之類,——故第三步是要用科學的方法,作精確的考證,把古人的意義弄得明白清楚。因為前人對於古代的學術思想,有種種武斷的成見,有種種可笑的迷信,——如罵楊朱、墨翟為禽獸,卻尊孔丘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故第四步是綜合前三步的研究,各家都還他一個本來真麵目,各家都還他一個真價值。

這叫做“整理國故”。現在有許多人自己不懂得國粹是什麼東西,卻偏要高談“保存國粹”。林琴南先生做文章論古文之不當廢,他說,“吾知其理而不能言其所以然!”現在許多國粹黨,有幾個不是這樣糊塗懵懂的?這種人如何配談國粹?若要知道什麼是國粹,什麼是國渣,先須要用評判的態度,科學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國故的工夫。

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種評判的態度。

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問題與輸入學理。

新思潮的將來趨勢,依我個人的私見看來,應該是注重研究人生社會的切要問題,應該於研究問題之中做介紹學理的事業。

新思潮對於舊文化的態度,在消極一方麵是反對盲從,是反對調和;在積極一方麵,是用科學的方法來做整理的工夫。

新思潮的唯一目的是什麼呢?是再造文明。

文明不是籠統造成的,是一點一滴的造成的。進化不是一晚上籠統進化的,是一點一滴的進化的。現今的人愛談“解放與改造”,須知解放不是籠統解放,改造也不是籠統改造。解放是這個那個製度的解放,這種那種思想的解放,這個那個人的解放,是一點一滴的解放。改造是這個那個製度的改造,這種那種思想的改造,這個那個人的改造,是一點一滴的改造。

再造文明的下手工夫,是這個那個問題的研究。再造文明的進行,是這個那個問題的解決。

中華民國八年十一月一日晨三時

(原載1919年12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1號)

人生有何意義(節選)

答某君書

我細讀來書,終覺得你不免作繭自縛。你自己去尋出一個本不成問題的問題,“人生有何意義?”其實這個問題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義全是各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高尚,卑劣,清貴,汙濁,有用,無用,……全靠自己的作為。生命本身不過是一件生物學的事實,有什麼意義可說?生一個人與一隻貓,一隻狗,有什麼分別?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在於自己怎樣生活。你若情願把這六尺之軀葬送在白晝作夢之上,那就是你這一生的意義。你若發憤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去創造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那麼,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

總之,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作點有意義的事。……

(本文原載1928年8月5日《生活周刊》第三卷第38期)

積少成多

兄弟想起一句古話來了,叫做“積少成多”。看官,你不要看輕了這四個字,要曉得這四個字裏,包含了許多意思,許多精妙的意思,而且有極大的用處,列位且聽我一一道來。

列位不看見那天上落下的雨麼?落下來的時候,大的不過豆那樣大,小的不過米那樣大,這自然是極少的了。然而那無數無數的雨點積起來,流入地中,便成極長的江河,極大的湖,極深的海洋,列位,這不是積少成多麼!

列位又不看見那泥土沙石麼?那一撮沙泥,一塊小石,自然是極少的了,然而我們要是把許多許多的沙泥土石,堆在一處,一堆一堆的堆起來,不到幾時,便可成一座大山了。列位,這不是積少成多麼!

列位現在可曉得了,積許多雨點,便可成大江大海;積許多小沙小石,便可成高山。可見積少成多四字是絲毫不錯的,然而我們中國的人,卻很不懂這個極淺的道理。何以見得呢?你看他們做小本生意的人,一天到晚,能賺幾個錢,然而他們鴉片煙是要吸的,香煙是要吃的,吃一支香煙,便是幾文錢,吸一筒鴉片煙,便是幾十文,要曉得,這幾文錢幾十文錢,雖是極小的事,然而積了幾十個幾文便是幾百文,積了幾十個幾十文便是幾千文。香煙每支三文錢,每天省吃一支,一個月便是九十文,一年三百六十日便是一千零八十文,可以買得幾件衣服了,再積兩年三年,便是兩三塊錢了,這一天省一支香煙,是極容易人人都做得到的事,毫不費力,兄弟不過借他做一個比喻罷了,列位看官聽了我的話,要是肯去試驗試驗,一天少吃一碗茶,少吸兩筒鴉片煙,少坐一回車,少吃幾回點心,一天一天的積起來,不多幾時便可發大財了。列位要曉得發財的法子,再沒有比這個好的了,這個法子又容易,又省事,列位盡可試試看靈也不靈。去年《中外日報》上登了一部小說,叫做《美國十五大富豪傳》,兄弟看了一看,這十五大富豪之中,隻有二三個是有錢子弟出身的,其餘的都是赤了雙手,拚命去做苦工,苦苦的積下錢來,積的錢積得多了,然後拿去做生意,一步一步的發起財來,後來都有了幾萬萬幾千萬的家產。不知道的,都羨慕他說他發財了,卻不會去學他那積少成多的法子來自己也發發財。唉!這真是愚蠢極了,兄弟很望大家用一些的心,聽聽兄弟這個發財秘訣罷!

但是兄弟上麵所說的,是要人人積幾個本錢,一來呢,可以安家立業,無須求人;二來呢,可以拿去做生意,多賺幾個錢,免得白白用掉,豈不可惜!這便是兄弟說這篇論說的緣故。列位要曉得,兄弟的意思,並不是勸人省吃省用,一毛不拔做一個守財奴,列位斷不可誤會了兄弟這篇意思嗬!

還有一層,上麵說的不過積錢發財的意思,列位可記得一句古語叫做“光陰一刻值千金”,你想一刻光陰,不到一頓飯的時候,便不知不覺的過去了,有什麼寶貴呢!嗄!因為一天拋掉一刻光陰,不上四天,便拋掉一點鍾的光陰了,不上兩個月,便拋了一天的光陰了。一天的光陰,你想能夠幹多少的事,如今卻這麼恍恍惚惚的過了,拋掉了,豈不可惜!而且“人生七十古來稀”,即使活到七十歲,也不過二萬五千二百日罷了!一天一天的過去,何等快速,所以我們大家也應該愛惜這些日子,大家努力把這些有限的光陰,用來做些有益的事業,不要把這些可寶可貴一刻千金的光陰,白白糟蹋了,要是列位把來白白拋掉,把來銷耗在酒樓茶館煙間妓院種種無益之地,那便是對不起這光陰,那便是對不起我做這篇白話的人了。

(本文載於1908年9月16日《競業旬報》第27期。署名“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