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享受“性福”的怡然樂趣(2)(1 / 3)

兒童性行為在什麼時候開始出現。我們在幾個月的孩子身上都可以看到孩子的性行為。有少數男孩子,在半歲以後都可以觀察到在吃奶的時候,邊吃奶,邊用手去拽自己的“小雀雀”。平時不拽,一含住媽媽的奶頭,就開始這樣的行為。觀察到這些現象,不能不認為弗洛伊德的性理論有其合理性的方麵。

我們承認並正視兒童的性遊戲和性活動,但是我們也不能誇大和歪曲兒童的性心理。在青春期之前,很少有兒童主動從事性活動,即使有,也絕少與性滿足直接有關,兒童大都在性遊戲中達到非性欲的目的,如娛樂和交友等。

孩子到三歲左右,性心理開始迅速發展。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麵:性別認同,性角色認同,性社會活動的學習,早期的性情感指向,性快感的體驗。這幾個方麵是兒童早期性心理發展的必然過程。是以生理的發展過程為基礎,是由人遺傳所決定。兒童早期性心理發展的幾個方麵不可缺失或太少,也不可太過。隻有發展到一個合適的程度,對孩子成長最為有利。

小孩子在兩歲多、三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有性別的區分。媽媽是女的,爸爸是男的,男女之間在身體上是不一樣的。孩子在這個時期會去觀察這些區別,生殖器的差別、第二性征的差別。小孩子除觀察父母和其他成人以外,還非常注意去觀察同齡的孩子,異性之間互相觀察生殖器。

這個階段,性器官的認識,性征的認識和觀察是性教育的第一課。最好的教材就是爸爸、媽媽的身體。爸爸、媽媽要以坦誠的態度給孩子講性器官,性征的差異。在和孩子一塊洗澡的時候,就進行性教育,使孩子對性器官不神秘。父母越是遮遮掩掩的,孩子就越有神秘感。

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就需要進行性角色認同、性社會行為能力和性情感方麵的教育。

性角色認同,說簡單一點就是兒童認同自己是男性還是女性。它是在兒童性自我意識和性別認同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到三歲左右的時候都有很清楚的性角色認同,有不少孩子是懵懵懂懂的。性角色的認同,是需要兒童在性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發展兒童性社會行為的同時建立起兒童的性角色認同。

兒童學習性社會行為和兒童性角色認同是同時發展的。在孩子們所處的文化中,不同性別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社會角色,應該有什麼樣的社會行為、責任,孩子們都要去學習。男女應該有什麼樣的分工,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父母都要去教孩子,並且在孩子的遊戲中都應該穿插這樣的內容。

性情感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情感,也稱為“性依戀”。在兒童時期,性情感就開始發展。但這種早期的性情感有特殊的指向,就是弗洛伊德認為的“戀母情結”,“戀父情結”。“戀母情結”在人類中可以普遍觀察到,男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是和性聯係起來的。這個時期的男孩子很有意思,媽媽是他的,不許爸爸去碰,看見爸爸和媽媽坐一塊,一定要把他們分開。上幼兒園和小學後,男孩子的性依戀隨後指向漂亮的女教師,哥哥的女朋友。到青春期前後,逐步指向和自己同齡的異性。性依戀持續終生,如果兒童早期依戀的發展存在問題,會影響到以後一生的性依戀。性依戀對男孩子和女孩子都很重要,父母必須要為孩子建立起很好的依戀,並建立起良好的早期“性依戀”。

兒童時期性心理的良好發展是青春期發展的基礎,如果性角色認同、兒童性依戀發展不良,會給成人後的性心理帶來很多問題,是成人後性變態和性障礙的潛在原因。而良好的性社會能力,兒童時期良好的性依戀又是青春期性心理發展的基礎,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之一。

為孩子提供優秀精神食糧

在兒童身上,我們偶爾能看到一些與性有關的活動。據國外的一項研究,大約有一半的成年人都報告說自己曾在童年時期從事過某種形式的性遊戲。但兒童的性遊戲從本質上說不同於成年人的性欲,兒童可能接受外界的性信息或性刺激,而並沒有在內心中理解它和意識到它。

小剛今年剛滿10歲,正在上小學4年級,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學習成績又很好,父母也很少為他學習上的事操心,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男孩兒。可是最近的一件事卻讓他的父母傷透了腦筋。原來是他給班裏的一個女生連著寫了好幾封情書,被人家的家長找上門來了。這樣一來,小剛的父母既恨孩子小小年紀就幹這種事情,又擔心孩子思想上有負擔。

孩子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必大驚小怪。在我們的傳統思維裏,一直有這樣一個觀念:兒童無性,毫無邪念。這個觀念是非常錯誤的,隻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的兒童有一些怪異的習慣,他(她)們總喜歡用自己的陰部與床頭或別的類似物體摩擦,隨後臉色漲紅、眼光發直。

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兒童到小學年齡段,性處於潛伏狀態,稱為潛伏期。

流行文化對兒童性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那些黃色、準黃色、低俗的電視劇、動畫片、卡通書,現在還有互聯網,對孩子的影響尤其大。這些東西不能給兒童提供精神食糧,甚至有很大的害處。所以強調,雖然不拒絕流行文化,但是要拒絕黃色、準黃色的流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