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希·楊,你有一個思想的工廠,它在你心裏麵,你擁有這家工廠,你可以主宰這家工廠,但是你主宰這家工廠了嗎?你讓這家思想工廠亂成一團,你的思想工廠隻生產一些廢物,生產畏懼、憤怒、自憐、自卑、憂慮、貧窮和不快樂,但我不要這些廢物,也沒有人會要這些廢物。”
他接著說:“就這樣,做了自我的敵人後,我又轉為自己的朋友。我突然認識到,改變想法就可以改變我的生活。我遵守聖經中的一句話:‘一個人心裏想什麼,他就會變成什麼。’”
不過,要打贏這場戰爭並不容易,楊決心要培養出9種品質:愛、勇氣、愉快、活躍、憐憫、友善、慷慨、容忍和公正。為此,他常常得抗拒那些他不想要的想法。
“我的做法是,”楊說,“對著我不想要的想法大聲爭辯。我把這種情形當做一種競賽,一發現憂慮或畏懼的想法又悄悄地向我靠近,我就會立即說,‘你去跳河吧。你在過去曾經毀了我的生活,現在滾開,不要再來!’”
每次楊戰勝了一個困難後,他便會特意獎賞自己,他會去買瓶威士忌,再自己弄個小菜,然後慢慢地品著美酒,憧憬未來。如果楊發現是因為他改進了缺點而使工作或事業有了進步,他則會請自己到酒吧去聽音樂。
楊在進取中體驗快樂,他覺得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工作也是美好的,他的精神狀態也保持得非常好,這讓他每天都過得充實而快樂。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走得磕磕絆絆。但是,在生活中永遠充滿希望,且執著進取是通往成功之路必不可少的支點。曾經的苦難磨礪,造就了堅毅的心。展望未來之途,還有什麼能阻礙自己前進的腳步呢?
在匱乏中仍能保持尊嚴,並在進取的過程中體驗快樂是值得稱道的。他就能自豪地說,雖然我不是很有錢,但是我很充實,很快樂。一個人,不見得要賺很多的錢,也不見得要有很了不起的成就,隻要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心,朝著自己的夢想每天都邁進一步,哪怕隻是一點點,那就是最大的成功,也是一種上層的人生境界。一個人隻有懷著為之奮鬥的夢想,積極進取,他才會活得充實和快樂,他才能看到人生的目標和希望,他才能從中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夢想在心靈的版圖上是輕盈和美麗的,但為實現夢想而邁出的腳步卻是沉重和艱難的,有時甚至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但即使如此,為了實現夢想,我們仍需要付諸行動,並時刻準備著收獲其中的辛酸和快樂。
十、不斷創新 點燃希望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並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願望和設想。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
創新是靈魂
關於時間的同一性,多少年來一直被人們當做不言而喻的真理,但強烈的創新意識,使愛因斯坦對它產生了疑問,進而深入研究了這個問題,終於為相對論的建立打開了缺口。創新意識使哥白尼推翻了地球中心說,推動了他建立太陽中心學說。
馬斯洛說:“創造性首先強調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實現的創造性強調的是性格上的品質,如大膽、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認可,即一切能夠造成這種普遍化的自我實現的東西,或者說是強調創造性的態度、創造性的人。”可見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者心理素質多麼重要。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關鍵。沒有創新意識的人難以產生創造性思維、掌握創造方法和獲得創造成果。
“創新意識就是根據客觀需要而產生強烈的不安於現狀,執意於創造、創新的要求的動力。”這種“動力”是指心理上的一種內在驅動力、推動力,是一種自覺的心理活動。
創新意識具有開拓性、獨創性、聯想性等特征。具有創新意識的人,能夠不為傳統習慣勢力和世俗偏見所左右,敢於標新立異,想常人不敢想的問題,提出超常規的獨到見解,善於聯想,從而開辟新的思維境界。創新意識是創造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創新方麵,海爾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憑借創新成為全球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的海爾,以近乎完美的形象成為中國企業在世界的代表,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對“海爾現象”的解釋隻有四個字:速度、創新。
海爾集團是在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科研、生產、貿易及金融等領域於一體的國家特大型企業。是國內最大的家用電器成品開發基地。海爾從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和米色家電的中國家電第一品牌,產品包括58個係列9200多種家電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