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感受工作的得心應手(5)(1 / 2)

測測你的工作價值定位

這是一套稱為“價值定位”的技巧,比較容易掌握。下麵的指示便是自己做的步驟。

現在就假定以你的工作為題,請準備好一張紙和一支筆。

(1)請你寫一份理想工作對於你的5個價值。(也可以回答下麵任何一道問題,它們問的都是同一樣東西,然後寫下答案。)

a.一份理想的工作對於你有什麼意義?

b.從一份理想的工作中你得到些什麼?

c.一份理想的工作裏什麼最重要?

把想到的寫在紙上。其中,收入、讚賞、學習機會、挑戰、友情等是經常出現的答案,可供參考。但還是希望你寫下自己的答案。

(2)寫下5個答案後,請按它們的重要性排出次序,最重要的是A,其次是B、接著是C、D、E。以下,你將會隻用A、B和C3個最重要的價值。

(3)現在,請放下筆,把兩隻手平放在麵前,先望著左手心告訴自己:“假設我決定換工作,現在有一份工作,它能給我很充足的A但是B不足。”

一麵說,一麵想象這份工作就在左手心。然後轉去望著右手心說:“同時又有一份工作,它能給我很多的B,但是A不足。”

同樣,一麵說,一麵想象那份工作就在右手心。然後來回地望左手心、右手心,讓自己的直覺告訴你喜歡哪一份。(在這個時候,不要做理性的判斷,最好不要去想“應該怎樣”、“那樣對不對”等問題,完全憑直覺)把答案寫在紙上。

(4)接著,用同樣的步驟,把剛剛在A與B之間選出來的一個與C比較。例如剛才你選出的是B,現在便是B與C的比較了。

(5)最後A、B、C之間尚有一次未做過的比較。例如B與C之間你仍然選出了B,最後的一次便是A與B的比較了,找出兩者之間哪個較為重要。

完成了A、B、C的比較後,你或許會發現原來你內心價值觀的排列與你本來的想法不同。

開始時請你寫下了5個價值,而剛才隻用了3項。如果你用最重要的3項就能得到你所要的答案,則無須再用其餘的2項。但是如果心中還有點兒不舒服的感覺的話,那麼可以繼續做4項甚至5項的價值定位測試。3項測試需要做3次比較,4項做6次,而5項則需要做10次。

八、製訂計劃 有條不紊

一個為自己的發展做好長遠目標的人,能夠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他會有條不紊地按計劃應付變化中的事物帶來的任何壓力,並且,對他來說,任何變化都不能妨礙他如期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有計劃才有動力

小企業或SOHO們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就是管理不善,工作計劃不周密,這樣往往導致工作拖拉,積極性不高。所以製訂年度、季度甚至每周、每天的工作計劃就至關重要。同時還要注意要定時檢查一下工作的完成情況,監督自己,及時調整工作進度。當每次回顧工作情況後,對自己的成果會感到由衷的滿足,由此更加激發了工作熱情。

法國大作家巴爾紮克是一個很會設計時間的人。他從小生活在法國的一個小鎮上,父母同是一家紡織廠的普通工人,小巴爾紮克酷愛文學,一心想當一名作家,而要想達到目的,唯有抓緊學習知識。

在上小學的時候,許多同學下課後便跑到操場上玩,可巴爾紮克並沒有這樣,雖然他也很羨慕小夥伴們玩耍時的快樂勁兒,但是為了實現自己當作家的夢想,他必須利用下課時間閱讀怎樣才能提高寫作的各種書籍。

當時,學校有個規定,小學生是不能讀課外讀物的,可巴爾紮克卻把書藏在抽屜裏,把課本壓在書的上麵,一邊挪,一邊看,同學們還都以為巴爾紮克在讀課本,老師就更不會知道了。

但紙是包不住火的。一天,巴爾紮克正在閱讀語法修辭,一位很要好的同學偷偷地走近了他,發現巴爾紮克看的並不是課本,出於好奇,他死磨硬纏地非要拿來看一看,巴爾紮克實在無法拒絕同學的糾纏,便告訴同學說:“我看的是關於寫作的書,千萬不能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呀!”這名同學根本沒把巴爾紮克的話放在心上,大聲叫道:“巴爾紮克想當作家嘍!”接著跑出了教室。

第二天,老師再三追問巴爾紮克是否有這麼一回事,巴爾紮克堅決否認,但老師又沒有真憑實據,隻好就此罷休,不再追究。原來,巴爾紮克把書留在了家裏,沒有再帶到學校裏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巴爾紮克已經升到了初中,他離作家夢的距離也在一步步縮短。終於有一天,一家小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我的同學》的文章,作者是巴爾紮克。這篇文章的發表,更加鼓勵了巴爾紮克的信心,他更加勤奮了。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在家看一些名家名著,而且往往是在父親的恐嚇下才戀戀不舍地丟下書本,老實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