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努力,巴爾紮克成功了,他成了一名大作家,地位變了,可他的時間觀念仍沒有變。為了在文學領域創造更驕人的成就,他又給自己定了個更苛刻的計劃。在他辦公桌的玻璃底下、臥室、書房,到處都有一張時間表:
8:00~17:00除用餐外,校對修改作品清樣。
17:00~20:00晚餐之後外出整理出版事務,或進古玩店過把癮,尋求一件珍貴的擺設或一幅古畫,或拜訪朋友。
20:00閱讀書籍、報刊。
20:30正式就寢。
0:30~8:00寫作。
他總是準時起床,一直寫到天亮。
這位每天隻睡4個小時,身高不足1.6米的文學巨匠,摒棄了巴黎的繁華和喧鬧,一個人靜夜獨坐,手握鵝毛筆管,蘸著心血和靈感,演繹著一部部文學經典。熱愛生活、珍惜時間的巴爾紮克隻活了51歲,但他的作品卻使他流芳百世。
巴爾紮克就是這樣設計自己的時間,他在自己的一生中成功地完成了96部小說。
在工作中,有了既定的目標,分步驟、分階段地去完成,這樣才能有條不紊地向目標邁進,而不會被一些壓力束縛住手腳。巴爾紮克對自己的目標始終堅定不移、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從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按計劃走向成功
任何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各種各樣的壓力困擾也會如影隨形。但隻要你是在有條不紊地實施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步驟,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壓力的幹擾。
有一位經理每天覺得工作和生活的節奏太緊,很累。有一天,他的父親告訴他每天提前半小時起床,可能對他有幫助,結果從第二天開始,他就提前半小時,結果發現乘車時人很少,也避開了堵車的時間,到公司後其他同事還沒有到,他可以安靜地為當天的工作安排一下計劃,等同事們匆忙到來後,他已經進入了工作狀態。到下班時,因為按照計劃進行,工作已經有條不紊地完成。以後他就每天如此,感覺雖然隻是提前半小時,確實對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有條不紊的工作態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是達到自己目標的基礎。在這麼一個充滿競爭壓力的時代,隻要保持一個製訂計劃,有條不紊的工作習慣,就可以為自己的事業奠定良好的基礎,並可最大限度地化解工作上的壓力。
一個為自己的發展定下了長遠目標的人,就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他會有條不紊地按計劃應付變化中的事物帶來的任何壓力,並且,對他來說,任何變動和阻力都不能妨礙他如期實現自己的夢想。
九、積極進取 體驗快樂
“不做欲望的奴隸,要做夢想的主人。”要時刻牢記這句話。盡管在別人眼裏境遇未必較佳,但這樣去想問題,就會感覺眼前開闊許多。
王小波在一篇隨筆裏說:“學生是窮人裏最趾高氣揚的一種,雖然窮,但是前程遠大。”任何一位能讓自己的視線越過某些世俗框架的人,都有理由心懷驕傲。因為,遮蔽你未來的是欲望,而照亮你前程的是夢想,是積極進取,是體驗快樂的無比喜悅的心情。
生命是一個短暫又漫長的輪回。有人順利,有人坎坷,有人奮發,有人頹廢,有人歡樂,有人掙紮。每一個人,每一次的精神糾結、痛苦地掙紮與不懈的奮鬥都讓人為之動容與共鳴!
瓦希?楊是一個把自己從默默無聞和窮困中提升為富有而著名的人物。
一次,在廣播訪談節目中他把自己的故事告訴給卡耐基,這時候的他已是全美最成功的保險推銷人之一,也是世界上收入最多的推銷員之一,他還寫了5本書,其中有4本是暢銷書。
楊說到他過去的貧窮和沒有受過教育的經曆,他說他曾經想從旅館的窗口跳下去自殺,他說:“我喝了很多威士忌酒,想鼓足勇氣跳出窗子,但是我喝得太多了,忘了去跳樓。第二天醒來,我的情形更加狼狽。”
就是在這種十分狼狽的狀況下,他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他對自己說:“假設有一天你去建造冰激淩工廠,結果你發現它沒有生產出冰激淩,而竟然生產出碳酸來,那你要采取什麼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