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感受工作的得心應手(3)(2 / 3)

在西方國家,這方麵的信息要含蓄隱秘得多。波特說:“如果誰每周工作90小時,而且從來不休假,並得到了提升的話,那麼這種信息人們是會分析和猜想的。”他認為,公司應該表明態度,休產假或年假是不會影響員工的職業前程。

對很多“工作狂”來說,警鍾經常是家庭問題。魯濱遜說,多數來見他的人都是被他們的配偶生拉硬扯地給拽來的。

列維是瑞典的卡洛林斯卡醫學院社會心理醫學的名譽退休教授,也是研究心理壓力方麵的世界權威之一。他說:“你可以暫時拚命工作並取得良好成績,但長此以往,你會垮掉的。”

精疲力竭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經濟上來講,代價都是沉重的。

測測你是不是“工作狂”

1.你是否一向匆忙,待人缺乏耐心?

2.家人和朋友是否總是抱怨你沒有時間和他們在一起?

3.你是否經常帶工作回家?

4.你是否很難放鬆?

5.你是否常常因為工作半夜醒來?

6.你是否有工作強迫症,隻要想到下班時間快到就會感到不舒服?

7.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嗎?

8.你對其他人是否也同樣要求很高?

9.你是否認為工作上沒人能比得上你?

10.你是否總是同時做幾件事情?

11.你是否因為工作常常忘記吃飯,或者隻是在工作的地方隨便應付?

12.你為了工作是否忘記鍛煉?

13.你為了應對壓力,是否已出現不適應,如消化不良、心慌、頭痛、抽筋?

如果在上述問答中,出現5個左右“是”的話,那麼你要注意,平時要抽出一定時間來休閑;如果出現8個以上“是”的話,你就可能是一位“工作狂”了,需要找到克服對策,努力幫助自己從無休止的工作中脫離出來,盡量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

克服對策

1.身心疲憊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需要很長時間來恢複,知道這些症狀可以讓你及早預防。

2.做什麼事都試著慢一些,除了合理的工作節奏之外,讓走路、說話、開車和吃飯都慢一些。

3.認真審視一下工作習慣,你會發現,其中浪費了很多時間。

4.每天花一些時間來規劃你的工作,學會做那些對你最重要的事情,提高工作成效。

5.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這樣即使是“工作狂”也能在規定的下班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

6.每天花些時間做一些能夠減緩壓力、保持健康的活動,如運動,從容地吃頓飯,準時上床睡覺。

7.每年拿出一些時間來享受生活,其實日常生活是可以很精彩的。

8.花時間來參加工作以外的社交活動。

9.敬業精神讓人尊敬,但是成為工作的奴隸,沒人會從中受益。記住,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五、如何排解工作壓力

在心理學中,壓力通常也稱為“應激”,工作壓力是指由不良的工作、環境或個體因素引起的、伴隨軀體機能及心理活動變化的緊張狀態。當壓力源出現時,個體會產生一係列心理和生理反應,這些反應能夠調動和喚起機體的潛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其積極主動地適應環境,但過重或持續的壓力則可能損害個體的身心健康。

工作壓力知多少

人們傳統上一直認為,工作壓力隻同那些高壓力或低收入的工作有關,但現在看來,情形已完全不同了。工作壓力幾乎成了一種無處不在的職業現象。如今,我們在辦公室度過的時間要長於在其他任何地方的時間,因此,我們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工作夥伴、工作性質、工作方式都有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形的壓力。

除了身體上的不適之外,工作壓力還會導致工作表現欠佳,事故失誤頻繁發生,人際關係緊張。在美國,企業每年因為工作壓力造成事故或生產力下降而引起的損失高達2000億美元。在中國還沒有類似的統計,但人們越來越“敬業”,“工作狂”也越來越多卻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便是很多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已經負荷過重。

個體的工作壓力反應具有階段性,大致包括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稱為警戒期,這是個體剛接觸到工作壓力源時的反應。腦垂體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通過血液循環擴散到全身各組織器官,最後導致心率和呼吸加快、血糖升高等生理變化,同時出現緊張、恐懼、憤怒等心理反應。在該階段,機體幾乎調動了所有的能量,全神貫注地去實現目標。若壓力源在此期間消失,機體可迅速恢複體內平衡。

第二階段稱為抵抗期,這是壓力源持續48小時後所形成的適應反應。個體的能量開始下降,但仍竭盡全力地與壓力源抗衡,並試圖恢複原有的正常狀態。此時,個體感到肌肉緊縮,疾病很容易乘虛而入。若壓力源此時中斷,機體也可較快地恢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