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還注重社會公共環境的情境熏陶作用。美國的情況最具有典型性,美國非常注重建設一個美國主義的情境國家,使置身其間的人潛移默化地受到美國價值觀念的影響,根據美國生活方式來生活。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有眾多的博物館,全市幾乎沒有工廠和企業,居民2/3是公務人員。國家不惜大量投資進行社會政治教育環境、場所的建設,如美國國會大廈、白宮、華盛頓紀念塔、林肯紀念堂、傑弗遜紀念堂、國會圖書館、航空航天博物館這樣耗資不計其數、規模宏大的場所,在華盛頓就有十幾所,各種參觀點有100多處,這些場館集中表現了美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宣傳著美國的政治製度和價值觀念,是美國向國民包括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動教材。在舊金山主要街道大都以華盛頓、傑弗遜等重要曆史人物命名,以致整個舊金山的街路幾乎成一部美國人誌。類似這樣的情況在美國發達國家比比皆是,公共環境成了無所不在“泛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嚴格管理是德育的必要措施
一般來說,一些國外學校不僅重視德育理論知識的課堂教授,而且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德育行為的導向與管理。世界導師製發祥地的英國牛津大學,導師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不論是文科或理科學生,都要求他們不僅有好的學習成績,而且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體質和社交能力。該校1984年出版了一部管理學生的“法典”——《學監備忘錄》,對這個學校學生的衣、宿、住、行幾乎都有規定,如在考試、慶典和晚餐等場合,學生必須穿黑色學士服。學生組織俱樂部或社團要向校方登記,經批準後方可活動。學生在校外組織公共集會或遊行,必須在36小時前通知市有關當局和警察局,在校園內舉行公共集會或遊行,必須在48小時前取得學校當局同意,甚至在校內進行“公共”演出,也必須得到許可。對學生違反校紀、校規者,由學校的“紀律法庭”予以審理,視情節嚴重情況,給予罰款、停學、開除等處分。在美國,“督學”人員不僅承擔財權、計劃、教學、教材等方麵工作,而且還承擔學生工作、課程指導、衛生指導、體育指導和外語顧問等方麵工作。美國的公立學校,也有類似我國學校的“班主任”製度的機構,屬於學校管理的範圍。美國大學基本上都有一位副校長或教務長分管學生工作,並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在德育教育方麵,美國學生通過中學階段《憲法》、《美國史》、《公民》、《美國的政府和政策》四門課考試,大學普遍采用個別教育法。學生嚴重違反校規,由學校的有關部門嚴厲處罰。
國外德育借鑒的啟示
通過以上的分析比較,國外德育對我國大學的德育教育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啟示。
1.重視發揮教學主渠道的滲透作用。隨著學分製的實施與完善,學校改革不斷深入,純而又純的德育工作時間會越來越少,用增加時間的辦法來加強德育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惟一的辦法就是充分發揮公共課與專業課的“載道”、“滲透”作用,倡導教師教書育人,減少學生的“防備”意識,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同時,要重視校園文化,發揮其潛在德育教育的作用。要從培養人的戰略高度,提高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創造條件,增加投入,努力營造濃鬱的學術氣氛、富有個性的學園氛圍。重視校園各種傳播媒介的軟硬件建設,加強對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組織的指導,完善各種政策,積極扶持各種社團,重視社團活動與體育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
2.重視心理谘詢的指導作用。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工作方式的轉變,以“一對一”為主的谘詢指導工作會越來越多,德育工作不是空對空,它是與解決學生學習、生活和就業方麵的實際問題分不開的,因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政治思想問題,還有大量的生活問題和心理問題。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完善,競爭的激烈對大學生心理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為此,我們要重視心理谘詢與行為指導工作,把心理谘詢與我們做個別思想教育工作的優良傳統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心理谘詢工作模式,更好地為大學生提供心理方麵的指導服務,同時還要加強學習指導、生活指導和就業指導工作,樹立大德育觀念,發揮各種社會活動和公共環境的社會性教育作用。加強對誌願者活動的組織指導,組織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學校應與社會各界建立廣泛聯係,建立實踐基地,利用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等公共場所對學生進行教育。社會、學校、家庭各方麵應齊心協力努力創造一個適合大學生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