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作為科學的風險管理,第一,不要懼怕風險。從客觀上認識到風險的存在,利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不可前怕狼,後怕虎,要認識到有些風險是必須要冒的。第二,要做到認識和了解風險。隻有充分的認識到風險的存在,才不會在風險來臨時,顯得措手不及,驚慌失措。第三,對風險進行衡量與分析。惟有如此,方可從更深的層次確定風險的程度與發生的概率。第四,科學的處置風險,這是科學的冒險精神所必需的素質,方法主要有三種:回避、轉移以及控製。
當然,冒險精神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精神素養之一。但若是過分的追求刺激、追求新鮮,或者隻是為了冒險而冒險,那就不是冒險精神了,而是蠻幹。
從塑膠廠起家,依靠房地產構建了一個龐大王國的李嘉誠曾經說過:“沒有一座高樓大廈不需要地基的支撐,沒有一項成功不需要準備做基礎。”這正是他半個世紀以來所有成功經驗的精髓。可惜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對此懵懂無知。
早在30多年以前,當時李嘉誠所投資建設的一處樓盤,即將破土動工。為了趕進度,李嘉誠將這個樓盤的東西兩區,分別交給兩個人負責完成。本來這兩個區是準備同時動工的,但由於東區的建築圖紙有一點細微的瑕疵需要修改,隻得讓西區先開始。不知道東區負責人確實是為了工期著想,還是害怕因西區的負責人比自己早完成而丟麵子,於是他就等不及圖紙修改完畢,就急著要動手了。
在他下達命令以後,也有不少人表示了擔憂,勸他拿到修改後的圖紙再開始,其實最多也就是兩天的時間。但這個負責人是一刻也不願意再等了,他認為圖紙的修改不會對挖地基有什麼影響,隻有這樣做才能保證效率。可意想不到的是,兩天以後,把圖紙拿回來一看,才發現圖紙上將原來停車位擴大的地方,現在已經被挖了一個深深的大洞。本來想搶時間的負責人,這下可慌了手腳,還要額外多付出人力物力,填補這個原本就不必挖的洞。
這種事情是瞞不住的,李嘉誠知道後,就毫不猶豫地開除了東區的負責人,他說道:“毫無準備的蠻幹還不如不幹,任何企業都不會需要這樣的人。”準備這兩個字對李嘉誠來說,確實太深刻了,就像刻在他的心裏一樣。可以說,沒有準備,就沒有現在的李嘉誠。
李嘉誠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從不蠻幹。就算是知道某些事情會有風險,他也會冒險去做,否則就不可能有所突破,但是他在做出決定以前,都是經過準備的,以防風險發生時,搞得自己手忙腳亂的。
還有一點就是,創新並不能成為蠻幹的理由,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所必須的,但是要經過合理的規劃,否則就像無頭之蛇一樣,難成氣候。
其實,蠻幹與冒險隻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蠻幹一般是不經過考慮,直接行事,也沒有考慮到事情後果的嚴重性。而冒險則是充分認識到了事情可能發生的後果,並對將要發生的後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即使不能成功,自己的損失也不會太大。
人生箴言
冒險精神,是一個人創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質,這能令他們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不斷地穿鑿出新的輝煌。但同時也應認識到,作為一個成功者,僅有冒險精神是不夠的。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其所獲得的 成功,是在多方麵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產生的結果。比如性格、創新、務實、誠信、學習、勤奮、社會責任感、社會貢獻、領導能力以及客觀環境的機遇、運氣等。在具備科學冒險精神的同時,塑造良好的綜合素質,鍥而不舍,唯此方能逐步成一名真正的成功者或企業家。因此說,冒險精神不可少,蠻幹行為不可取。
要清醒不要煩躁
清醒的人頭腦清楚、明白,做事能夠冷靜沉著。而煩躁的人往往心煩意亂,情緒波動。無論做什麼事,心煩意亂之下都將難有所作為。隻有靜下心來,正確地認識自己,冷靜地把握機會,以長遠的眼光選擇適合的道路,才能清醒做好每一件事,進而實現自己的夢想。
清醒,顧名思義就是頭腦要清楚、明白,做事要冷靜沉著。而煩躁則是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意思。從字麵上我們不難看出,二者是相互對立的,顯然後者在我們為人處事的時候是不可取的。
在生活中,不管發生任何狀況,處於任何情境,我們都應該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在別人驚慌失措的時候保持鎮定;在旁人遇事動搖、手足無措的時候,自己仍能保持正確精準的判斷。這樣的人通常都具有相當的穩定力,平衡且自製。
頭腦不夠清醒的人,往往在麵臨突發事件或受到巨大壓力的時候,就會張皇失措,不知所雲。這樣的人往往會被歸在弱勢群體裏麵,在大事情麵前沒有什麼擔當。
而我們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幾乎每個單位都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的業務能力或許比不上其他的同事,但升遷的時候這些人往往會更受老板的青睞,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老板的眼光並不是會完全放在一個人的才華上麵。一個人就算再有才華,但是假如他的頭腦不夠清醒、遇事糊塗,死板還不懂變通的人,他的職業生命絕對不會長久。隻有那些能夠正確判斷事物的對錯,擁有健全理智的人才能得到上司的青睞,這些頭腦清晰、精神平衡的人從來不會因為情形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堅持或者判斷。事業的失敗、金錢的損失還有那些所謂的憂苦和災難,都不足以破壞這些人的精神平衡,他們依舊會堅持自己的主見。並且他們也不會因為自己小有成就、或者事業順利而傲慢自大起來。
在我們這個生存環境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去處理許多繁雜的社會人際關係、協調職場工作關係,以及各種難懂的經濟交易事務,其中不乏大事小事,而這時候我們的社會地位與角色,自身的性格與辦事作風,就決定了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與做法。
由於我們總是麵臨很多複雜的事情和環境,因此就必須要學會清醒的做事。清醒,不走錯路,不做錯事,不會上當受騙;在沒有能力做一件事的時候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就算會失敗,也要把所有的事情打理得清楚有條理。
現實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殘酷的,它不停的摔打著我們的靈魂,但是正因為這樣才使我們更加堅強,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雖然人不能沒有夢想,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是需要追求一份冷靜、鎮定與安寧。
古人說:“難得糊塗”,這所謂的糊塗並不是說真的糊塗,而是一種大智慧,一種真君子,隻有最清醒、最冷靜的人,才能夠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裝糊塗”,這樣的人,在充滿了明槍暗箭的荊棘路上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並且走下去。
有時候在生活當中,我們時不時會遭受別人的汙蔑以及各種委屈。在這種時候我們就不能抓狂,而是要保持冷靜,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理解分析,假如能夠寬容他人,得到一個好的人際環境的話,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這樣說:“為人處事要清醒”,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是很多,而那些能夠很清醒的麵對一切的人往往都會站在各行業的頂端,並且很難被人超越。因此不管我們在哪個行業工作,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冷靜、淡然、清醒的麵對,一定要學會用腦子,清醒的分析孰輕孰重。
冰山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不會失掉自己的恬靜與平衡;泰山在狂風閃電的打擊下也能夠巋然不動的依然挺立。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不管狂風怎樣吹打,不管巨浪如何衝擊,它們從來不會動搖、不會顛簸、不會顯露出一絲絲有受到震撼的跡象。
戰國時的曹劌既是一個遇事頭腦清醒、善於準確分析的人。曹劌所在的魯國,將要麵臨強大的齊國的第二次進攻,而當時的齊王則有些懼戰。這時曹劌就挺身而出,為齊王做了一個精準、清晰地軍事戰略分析。而且在戰場上,當麵對數倍於自己的敵軍時,仍表現的泰然自若。最終曹劌憑借自己的過人才智與清醒頭腦,以少勝多,創造了曆史上著名的長勺之戰,保護了魯國的生存。頭腦清醒的作用,我們由此可見一斑。
頭腦不清晰、判斷不健全的不良聲譽,會使得別人不敢輕易信任於你,大大的阻礙你的前程。假如你要得到他人“頭腦清晰”的讚美和稱許,就必須要努力去做一個頭腦清楚的人,而不是說說而已。大部分人做事,尤其是在做小事時,往往都會敷衍了事。他們自己心裏其實也知道,自己並不曾竭盡全力,但卻在做事的時候仍然是馬馬虎虎。而這種行為,往往會成為減損我們頭腦清晰度的最大可能性。毛病就在我們在做事的時候總是做出二等三等的判斷,而不想努力去做出頭等的判斷。
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天性怠惰的,總喜歡逃避不愉快的艱難的工作。我們不喜歡做那些妨礙我們的安逸、不合我們的情趣,卻足以令我們煩惱萬分的事情。假如一個人能常常強迫自己竭盡全力去做那些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去聽從你的怕事貪安的惰性,那麼你的品格、你的判斷力,必會大大增進。這樣的人,也必定是一個理智健全,頭腦清晰的人。
人在做事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心煩意亂。“煩”,不是什麼令人新奇的情緒。不開心的煩惱,不舒心時的煩悶,對每個人而言,早已是司空見慣的平常事。但是“舊煩”與“新煩”之間,還是大不相同的,過去人們“煩”的時候是找知心朋友訴訴苦、解解悶。今天“煩”的人們不僅僅“煩”,而且不“耐煩”。在他們不開心、不舒服的同時,他們會不安心、靜不下來;他們不單單隻是煩惱、煩悶,更多的是心情的煩躁。對他們而言,與其說“煩”是一種有待完全擺脫的消極情緒,不如說“煩”是一種有幾分無奈,也有幾分得意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過去的人,有煩惱時會從前台退到後台,跟人們躲得遠遠的,不想讓人看見;而如今的“煩”,人們卻穿著自己的文化衫、唱著自己的流行曲,招搖過市,要讓人們躲得遠遠的來看他們。“別理我”一語,隻不過是掩耳盜鈴般的一個舞台道具。
“新煩”的最大特點在於其內心的躁動不安。這是一種心比天高的追求、躍躍欲試的衝動,以及得不到滿足的苦悶交織在一起,從而導致的亢奮、緊張、急躁的焦慮。這種情緒是充滿機會又充滿挑戰的變革時代的必然產物。
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機會,個人發展有了相當的自由,這一切成功的激起了人們的成就欲望和積極性,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一番大的作為。但是,機會與自由並不意味著成功,每一個機會,事實上都是一種挑戰。同時,學會選擇一種機會,必須以放棄另外一些機會為代價。雖然社會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可能性,但具體到每一個人的身上時,其發展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這就需要我們正確地理解、選擇和把握機會。但是,卻有不少人並不理解機會的全部真實含義,他們什麼都想要,卻對什麼都不作踏實的準備,同時還表現出強烈的投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