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臘語裏,激情是“心中的神”。 由此可見,我們每個人都是富有激情的,激情是我們自身潛在的無窮無盡的財富。激情是不斷鞭策和激勵我們向前奮進的動力,對工作充滿高度的激情,可以使我們不畏懼現實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難和阻礙。也可以這麼說,激情是我們工作的靈魂,甚至就是工作本身。

敬業的精神需要激情來輔佐,富有激情的人才是敬業的典範。這種精神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道德的追求和人生的信念。激情是一道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激情是一陣風,吹落我們工作的塵。

人生箴言

成功的人總是靠著自身的激情,盡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做得更好,並迸發出令人驚歎的意誌、才能和潛力。

激情是可以傳遞和相互感染的,經常與激情人士為伍,感受他們充沛熱忱的魅力,感受他們對人生和工作的理解追求,自己也會變得激情起來。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理念:激情提高效率、激情催生創意、激情成就事業。正因為如此,我們隻要激情,不要狂熱。

要靈感不要太敏感

在生活中我們要追求靈感,但千萬不要過分敏感。從性格上來說,敏感可認為是過度的在意細節帶來的感受和變動並善於將之放大,然後做出相應的反應。而靈感則是在艱苦學習、長期實踐,不斷累積經驗和知識而突然出現的富有創造力的思路。

靈感指在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活動中,由於艱苦學習、長期實踐,不斷累積經驗和知識而突然出現的富有創造力的思路。

做人要追求靈感。靈感,是人們在藝術構思探索過程中由於某種機緣的啟發,而突然出現的豁然開朗、精神亢奮,取得突破的一種心理現象。靈感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創造,然而它的產生卻是突然而來、倏然而去,並不為人們的理智所控製,具有突然性、短暫性、亢奮性和突破性等特征。

法國數學家彭加勒在科學創造中也得益於靈感和直覺的閃現。據他自己回憶,一天晚上,他違反常例,偶然喝了咖啡,不能入睡,各種思想一起湧入腦海,互相衝突排擠。其中有兩個想法互相聯係起來。到第二天清晨,他終於弄清有一種福克士函數存在,而且可以由超幾何級數推出。後來他參加了一次地質考察旅行。一路旅行使他把數學方麵的事情忘得一幹二淨。他到達哥當士以後,與別人一起坐公共汽車,就在腳剛踏上汽車踏板的一刹那,一個新的思想倏地湧入他的大腦:福克士函數的定義轉換式與非歐幾何方麵的某種轉換式是相同的。

任何科學發現都不是偶然的,靈感的夢來自於長期艱苦的探索與思考,隻有經常認真思考的人才會抓住一絲靈感,並勇於投入實驗,從而獲得成功。

1825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苯,它是有機化學的主要支柱之一。但是法拉第發現苯時,並沒有認識到它後來的重要性,當然也不了解它的奇異分子結構。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國科學家凱庫勒坐在壁爐前打個瞌睡,原子和分子開始在幻覺中跳舞,一條碳原子鏈像蛇一樣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轉。猛然驚醒之後,凱庫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個環,就是現在充滿有機化學教科書的那個六角形的圈圈。

1869年,已經發現了63種元素,科學家無可避免地想到,自然界是否存在某種規律,使元素能有序地分門別類、各得其所?35歲的化學教授門捷列夫苦苦思索這個問題,夜以繼日地思考分析,簡直是著了迷,一天,疲倦的門捷列夫進入了夢鄉,在夢裏他看到了一張表,元素紛紛落到合適的格子裏。醒來後他立刻記下了這個表的設計原理:元素的性質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有規律的變化。

1921年複活節前的夜晚,奧地利生物學家洛伊從夢中醒來,抓過一張紙記下了一個實驗的設計方法,可以用來驗證洛伊17年前提出的某個假說是否正確。洛伊趕緊起床,跑到實驗室,通過實驗他發現,神經並不是直接作用於肌肉,而是通過釋放化學物質來起作用,神經衝動的化學傳遞就這樣被發現了,它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科研領域,並使洛伊獲得193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工業化的縫紉針需要讓線先穿過布料。當時的發明家采用了雙頭針或多針的方法,但是效率不高。19世紀40年代,美國人埃利亞斯-豪在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困擾中入睡,夢見一幫野蠻人要砍掉他的頭煮來吃。豪拚命地想爬出鍋,但被人用長矛恐嚇著。這時他看到長矛的尖頭上開著孔。這個夢使他決定放棄手工縫紉的原理,設計了針孔開在針頭一端的曲針,配合使用飛梭來鎖線,1845年他的第一台模型問世,每分鍾能縫250針,真正實用的工業縫紉原理終於出現了。

要促進靈感的產生,就必須多用腦,因為人的認識能力,是在用腦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從而不斷提高的。所謂多用腦,不是指不休息的連續用腦,而是要把人腦的創新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愛因斯坦對為他寫傳記的作家塞利希說:“我沒有什麼特別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求問題罷了”。在這個尋根刨底的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腦思考。他自己深有體會的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做人要不懈努力,追求靈感。其實追求靈感的路子,也正是我們勤奮努力、刻苦鑽研的路子。靈感是在不斷的刻苦與研究中產生的,因此我們要懂得刻苦學習,勤於思考,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獲得靈感。

靈感不等於敏感。在生活中我們要追求靈感,但千萬不要過分敏感。從性格上來說,敏感可認為是過度的在意細節帶來的感受和變動並善於將之放大,然後做出相應的反應。

例如,人家一揚眉,你就覺得人家看不起你;人家一撇嘴,你就認為人家討厭你了;別人說的話本沒有什麼敵意,經你一掃描矛盾就出來了;別人在說悄悄話,你便懷疑在說你的壞話,等等。

生活中有這樣的人,由於他們的自尊心特別強,因而在群體中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不為別人接受,是否產生了自己認為不該產生的結果,所以總是唯唯諾諾,久而久之對集體產生了畏懼。事實上這是由於自尊心過強而產生的敏感行為,人的敏感本是一種正常的體態反應和機體功能。不過,過於敏感就是一種扭曲心理的症狀了。

人們在社會上交往的心態是千差萬別的。有些人過於看重別人的臉色,也過於看重自己的麵子,生怕在與人交往時吃閉門羹、碰釘子,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所以在交往時,仿佛自己心裏有鬼似的,表情也不自然,說話也不地道,甚至擺好的表情也走樣兒,想好的話也變調兒,對方對這樣的人當然很難看得起。於是,對方越是看不起、不喜歡自己便越感到緊張,感到不自在,感到麵子上不好看,致使心裏壓力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這對其以後交往的信心也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

小敏大學畢業後到一家公司工作,由於剛工作沒有經驗,更因為以前做事太少,小敏總是在工作中差錯不斷。為此她總是受到領導和同事的批評。漸漸地,小敏在單位裏總是戰戰兢兢地,生怕出點差錯而被別人否定。她對批評尤為敏感,別人隻要稍微說點她什麼,哪怕是對她的穿著有點不同的意見,她都要或者激烈的辯駁,或者情緒極為沮喪而掛在臉上,讓人感覺強烈的抵觸情緒。

陷於過於敏感的心理誤區的人,是活得很累的。他既要對付那些誇大了的“敵意”,又要撫慰由此產生的痛苦,自身消耗很大。而且,過於敏感對人際關係的損害極大。若發生在朋友之間時,會破壞友誼的深化;若發生在同事之間時,會妨礙正常的工作和關係;若發生在戀人之間時,會妨礙感情的發展。

所以,要想自己生活得快樂,要使別人對自己感興趣、有好感,克服人際交往中存在的過於敏感心理是一個十分現實的課題。

調適自我意識,把自己融入大集體中,把個人看得渺小一點、平凡一點,就可以避免因為過於自尊而導致過於敏感;要心胸開闊,與人為善,這種健康的心理能使你心平氣和;你的周圍沒有這麼多“假想敵”,人們的合理衝撞並不妨礙共同生活,沒有必要用放大鏡去擴大化。

人生箴言

做人要追求靈感,但不要太敏感。追求靈感可以讓人奮進,使人拚搏,令人勤奮。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靈感是一個不喜歡拜訪懶漢的客人。”因此,做人就應該刻苦勤奮,激發靈感,收獲成功。但是,決不能過於敏感,敏感容易讓人產生自卑心理,而且嚴重者還會影響到人們正常的工作和學習。擁有一顆追求事業靈感的心,多一些追求和責任,少一些猜疑和敏感,快樂的生活天天美滿。

要正義不要太義氣

義氣是一種無窮的領域,又是一種犯罪的深淵。它既是一種苦口的良藥,也是一種剛烈的毒品。它可以帶來良盡的微笑,也可以帶來淒淋的痛楚。隻有正義才會永遠昭示著公平、公道和正直。

“義氣”一詞在《辭源》上有兩種解釋,一是指“剛正之氣”,二是指“忠孝之氣”。

如今在不少人眼中,“義氣”一詞的含義已經發生了畸變,狹義地成了“為朋友兩肋插刀”。其實義氣是講原則的,如果不辯是非,不顧後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當需要,這種義氣就是一種無知和盲從,是與現代文明社會極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如果與心術不正的所謂“朋友”糾纏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個不辨東西的迷魂陣裏,從而害人害己。

義氣是一種無窮的領域,又是一種犯罪的深淵。它既是一種苦口的良藥,也是一種剛烈的毒品。它可以帶來良盡的微笑,也可以帶來淒淋的痛楚。

義氣大多與一個人的道德和修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個人的道德高,修養高,這個人才有作大事的本領,才會有坦蕩寬闊的心胸,遇見各種突發事件才會有隨機應變的才智。能把結果掌握在自己手裏,這種人還會有一種強烈的,具有說服能力的自信心。反之那些道德低下,沒有修養的人,結交一些狐朋狗友,整天隻會稱兄道弟,心胸極為不寬闊,遇事也極不冷靜,最終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種種麻煩。

傳說溧水在春秋戰國時屬於吳楚交界地,因為兩國的爭奪,它一會是楚國的瀨瀦邑,一會是吳國的平陵邑。燕國的左伯桃、羊角哀關係一直不錯,聽說楚國招納賢人,兩人就結伴去楚國。 當衣衫單薄的他們走到東劉村時,遇到大風雪,幹糧即將吃完,周圍又地廣人稀。左伯桃擔心繼續走下去,兩人不是被凍死,就是會餓死,於是尋思把自己的東西給羊角哀一人用,這樣羊角哀或許還能活下來。羊角哀也同意左伯桃的話,但兩人誰也不肯眼睜睜看著另一個人死掉,各不相讓隻好作罷就地休息。第二天醒來,羊角哀發現身上蓋著左伯桃的衣服,旁邊還放著左伯桃的幹糧,但卻不見左伯桃的蹤影,後來發現,左伯桃已經凍死在附近的一個樹洞裏。羊角哀把樹洞封好作了標誌後,一邊抹淚一邊出發。 到了楚國後,羊角哀很受楚王的器重,被封為大將軍,但他心裏一直牽掛著好友左伯桃,就把他們的故事告訴了楚王,請求去拜祭左伯桃,楚王深為感動,當即準假。羊角哀把左伯桃安葬好後,就落宿在附近,夜裏聽到廝殺聲,左伯桃托夢告訴他,附近的荊將軍(有人稱是刺秦王的荊柯)經常欺侮他。天明,羊角哀想去拆荊將軍廟,但遭到當地土人的反對。第二夜,他又聽到廝殺聲,不忍好友受欺,就自刎前去幫戰。當地人很受感動,就把兩人的屍首合葬在一處,取名義氣墩,世代相傳。

毛宗崗稱之為“三國三絕”中的“義絕”。金聖歎則讚之為“義絕千古”。而最能表現這種“義”的莫過於小說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中的描寫。關羽被曹操人馬重重包圍在一個土山上,無法衝出。曹操派關羽故交張遼勸降,這對義薄雲天的關羽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因為他麵臨著一個二難的選擇:要麼投降,然而這樣就辱沒了他的名聲;要麼死戰,然而這樣就會象張遼對他說列舉的那樣,有三條罪狀,即負桃園結義之盟,負劉備倚托之重,逞匹夫血氣之勇。怎麼辦?關羽邊聽張遼為他出主意,邊積極思考對策,最後提出了三條要求:一、隻降漢帝,不降曹操;二、善待二位皇嫂;三、一旦有劉備的消息,馬上離去。曹操聽了張遼的彙報,愛才心切的他幾乎沒加思索就同意了關羽的三條要求。他滿心以為隻要自己施以高官厚祿、黃金白銀、美女駿馬,何愁關羽不動心,不死心塌地的為自己所用。不料,關雲長聽到劉備在袁紹處後,坦言“新恩雖厚,舊義難忘”,還是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毅然離他而去。曹操因為先前同意了關羽的三條要求,也不好意思為難關羽,隻落得竹籃子打水,空歡喜一場。

從曆史角度看,曆史上對於講義氣、殺富濟貧等英雄行為,也給予了熱情的讚揚。大家都熟悉的古典小說《水滸》,寫了梁山一百零八將的故事,可以說就是一部“義氣傳”。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也是曆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故事。但現代的哥們義氣絕非曆史中所謂的英雄義氣。哥們義氣害人害己。它往往是以維護小團體利益為出發點,為了報恩或複仇,不惜犧牲和損害社會或他人的利益,對不是自己的“哥們”則不講感情,不講友誼,最終結果必然導致害人、害已、害社會。

誠然,“義氣”作為反映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道德觀念,曾經成為勞動人民團結互助,反抗封建統治的重要精神紐帶,在曆史上是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的。但是,作為哥們義氣來講,它卻是一種基於無知和盲從,情感無基礎的衝動,是一種非理智的行為,是與現代文明社會極不相容的行為。

某單位火車司機和副司機兩人,工作上是長期搭檔的夥計,生活中是親如兄弟的“哥們”,可就因為“哥們義氣”太重,雙方都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天,兩人當夜班執行調車作業,副司機在下半夜精力不濟,打起盹來。司機出於“兄弟情誼”沒有吭聲,心想,自己多辛苦點就是了。誰知,睡意也漸漸向司機襲來,僅一分鍾,機車就越過關閉的信號機,造成擠岔事故。事後,兩人在總結事故教訓時,都後悔不迭的異口同聲說:“哥們義氣害死人”

郭某擔任鎮財政所所長多年,又負責該鎮招商引資工作,手中著實有點權力。為人又喜歡交朋友,願意給朋友幫忙,因此,他在社會上交了許多“朋友”。“朋友”們提起郭某也都豎起大拇指,這個人“夠義氣”。

一天,郭某的一個朋友找到他,提出借一筆錢,為朋友幫忙注冊一個公司。並許諾,該款用不了幾天就還。郭某雖然心裏為難,但為了給朋友幫忙,還是從鎮財政所提取一張五十萬元支票交給了朋友,朋友用此款為他人注冊了個人公司後將款歸還給他,不久此事案發。

在檢察人員對其進行訊問時,郭某說出了心裏話。他本人從事財務工作多年,明知將公款借給個人違反財經紀律。但出於哥們義氣,為朋友幫忙,喪失了原則,做了糊塗事。此時的他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正義不等於義氣。正義是人類社會普遍認為的崇高的價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觀點、行為、活動、思想和製度等。

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侵,失敗被捕後,麵對元朝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學習。

蘇武牧羊的故事婦孺皆知。蘇武被扣於匈奴後,匈奴貴族先以名利引誘,後以嚴刑威脅。但蘇武始終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匈奴貴族無計可施,便“徙武北海上無人處”。蘇武則“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仍拄著漢朝的旄節,不屈節辱命。他出使時正值壯年,待其歸漢之時,已是須發皆白。他成為我國曆史上堅持民族氣節的著名人物。

正義在漢語裏,即指公正的道理,與公平、公道、正直、正當等相聯。在倫理學中,通常指人們按一定道德標準所應當作的事,也指一種道德評價,即公正。在辭海中正義是指:對政治、法律、道德等領域中的是非、善惡作出的肯定判斷。作為道德範疇,與“公正”同義,主要指符合一定社會道德規範的行為。人們的行為是否符合曆史發展規律和最大多數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斷人們行為是否符合正義的客觀標準。在任何時代,任何一個社會,人們都期望公正,都呼籲正義。所以,做為一代新人的我們一定要伸張正義,樹立遠大的報複,將來更好的服務於人民和社會。

人生箴言

古人強調的“義氣”,是指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義的氣節,絕非今天所謂的哥們義氣。做人不能盲目地講義氣,講義氣要看事情來,不要一提到義氣就不顧一切,假如你朋友邀你去搶劫你就去搶劫,他夥同你去殺人你就去殺人,這樣的義氣就不能講!否則那就不叫義氣,而是蠢氣。作為青年的我們應該胸懷遠大抱負,樹立正義的信念,發揚正義之風,為人生增光,為祖國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