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在賈府可以堪稱聰明的典型,她想盡各種辦法,使用種種計謀,想使賈府振興起來,或者至少維持著大家的局麵,同時也積攢些家私。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盡瘁”,卻換來了賈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滿,最終也沒有使賈家有什麼起色,死後甚至連女兒也保不住。王熙鳳“於世路上好機變,言談去得”,“心性又極深細”,“從小兒大妹妹玩笑時就有殺伐決斷,如今出了閣,在那府裏辦事,越發曆練老成了。”,“天下人都叫你算計了去”,“上頭笑著,腳底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這些對王熙鳳的評價,活脫脫展現出了一個機關算盡太聰明的人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十分精明的人物,卻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勞碌至死最終又一無所得的下場,豈不正應了“聰明反被聰明誤”那句話了嗎?
王熙鳳比一般人更多地體驗了痛苦的折磨,且不說她在背後遭罵挨咒,勞心竭力,絞盡腦汁,就是死時的淒涼和死後的寂寞也會使她備嚐苦楚。王熙鳳隻知進,不知退,隻知耍小聰明,不知厚道待人,隻知損人利己,不知深藏於密。甚至連自己的丈夫也數落她,背叛她,而這一切的根源,卻都在於她的愛耍小聰明。
王熙鳳的聰明不是智慧,而是為人不可取的小聰明。耍小聰明的人不是智慧的人,真正智慧的人不會耍小聰明。為人要智慧,但決不可耍小聰明。
西方有這樣一種說法:法蘭西人的聰明藏在內,西班牙人的聰明露在外。前者是真智慧,後者則是假聰明。培根先生認為,不論這兩國人是否真的如此,但這兩種情況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有許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聰明的外貌,卻並沒有智慧的實質。冷眼看看這種人怎樣機關算盡,辦出一件件蠢事,簡直是令人好笑的。例如有的人似乎特別善於保密,但保密的原因其實隻是他們的貨色不在陰暗處就拿不出手。這種耍小聰明的人為了騙取有才幹的虛名,簡直比破落子弟設法維持一個闊麵子的詭計還多。凡這種人,在任何事情上都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因為沒有比這種耍小聰明更誤大事了。”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為業。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認識書寫工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奉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他父親把詩傳送給全鄉的讀書人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請他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明道年間,王安石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裏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王安石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已經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方仲永,生來可謂聰明。但是聰明和智慧離不開後天的努力學習,沒有後天的刻苦學習,是不會有真正的智慧的。智慧源於勤奮,智慧源於鑽研。誠然,方仲永生來確有聰明的天資,但是隨著他四處賣藝,不學文筆,不覽群書,慢慢的那種天資也會漸漸的變成一味的小聰明。直至文筆淡化,再寫不出什麼好的詩賦。這個故事也告誡我們:人不能自以為是,聰明和智慧都是要靠汗水來換取的。同時也提醒人們做人要大智慧,決不可耍小聰明。
大智慧所統轄的是超越感知的宏觀,因而當這個智慧剛剛出現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隻感覺到這個智慧的平淡無奇,直到智慧靈光顯現的一刻才能引起人們的驚歎;小聰明在細而不在全,在某一方麵有出人之智,就四處炫耀,最終小河翻船,一事無成。
智慧者往往基本功紮實,做事實在,努力豐富自己,此乃大智慧;基本功不紮實,做事浮躁,人支亦雲,隨波逐流,此乃小聰明。真正智慧的人會未雨綢繆,為未來做好規劃,並認真地執行,一步步走向成功,如果還有卓越的眼光還會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而小聰明則是淺嚐輒止,遇到事情常常手忙腳亂,難成大器。
我們中華民族曆來是一個長於思辨、善於籌謀的智慧民族。早在三國時期,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裏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裏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隻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裏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占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複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複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
諸葛亮可謂是智慧的代名詞,他一生機智多謀,善於用兵,曾有“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的智慧美名。古人曾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那才是治國平天下的大勇、大智慧。
智慧的人能夠清晰的辨別是非,把握大局。我們知道,“做對的事”應該比“把事做好” 更重要,有更深的含義。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問題需要判斷,需要取舍、進退,直至最後做出決定時,一定需要憑借自己的智慧,因為判斷錯誤,就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並直接影響結果。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讓他們每人提一個要求。 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 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 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裏鼻孔裏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隻見他手裏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裏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裏還懷著第三個。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係,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一定要正確決策。在生活中做一個不耍小聰明,爭做大智慧的人。
因為愛耍小聰明的人是世俗哲學中的隨波逐流,容易被小聰明所誤,容易把春光看作秋風,會用自造的淒涼來折磨自己;而大智慧是老子哲學中的以柔克剛,仰觀滿天星鬥,俯瞰人間煙火,淡泊明誌,寧靜致遠,高山挺拔,草木景仰,大海遼闊,江河來歸。
小聰明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隻是多和少的問題;而大智慧對於每一個人,則是有和無的問題。大智慧是有理念的,而小聰明更多的是感性的。小聰明是一種道理的不同表達方式,大智慧則是石破天驚的創見,他對人類精神世界的塑造與完善起著巨大的作用。大智慧是貫穿一體的哲學,小聰明是片斷零落的感想。
人生需要的是大智慧,而最忌諱的則是小聰明。小聰明本身就具有一種擦抹不掉的悲劇色彩,小聰明總有個性的弱點,個性的弱點總會造就人生的局限,所以大智者的人生常常很成功,小聰明的人可能造就支離破碎的人生。小聰明一旦與功名利祿粘貼,人生就注定會是悲劇。
人生在世,做人就要大智慧,決不要小聰明。因為,耍小聰明隻會害人害己。唯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才有大美麗,才有大成就。
人生箴言
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聰明,但不要耍小聰明。每個人都想表現得很聰明,但如果一個人老耍小聰明就成了一種愚蠢。就遺傳學而言,遺傳因子能給人以天賦,而智慧大都經曆後天的磨煉才能達到。科學讓人聰穎,哲學教人智慧。聰明是一種能力,智慧是一種境界,並非是裝出來的。俗語雲:“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正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絕妙寫照。因此,無論是安於命運還是抗爭命運,都要以承認個人機智局限為前提。知其可為而為之,是聰明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則是愚蠢的。所以,我們需要智慧,但絕不能耍小聰明。
要有激情不要狂熱
狂熱往往使人頭腦發熱、盲目決策,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最終等待狂熱之人的隻有落敗。成功總是屬於那些充滿激情的人,即使在平凡的、每況愈下的、受挫的或者受管製的環境中,成功者總是充滿激情,堅持不懈,最終贏得勝利。
所謂激情,就是要有一種麵對機遇,敢於爭先;麵對艱險,敢於探索;麵對落後,敢於奮起;麵對競爭,敢於創新的勇氣。激情不是一個空洞的名詞,它是一種力量。開創事業,成就人生,都離不開激情。有激情的人自信,樂觀,意誌堅定,百折不撓,這也是成功的必備素質。
我們正置身在一個應該大有作為的時代。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是我們的榮幸與驕傲。當然,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不乏困難和挑戰。在麵臨難題時,激情的勇者,想的是如何設法化解;而畏難者,則想的是如何一停二看三回避。一樣的難題,一樣的挑戰,卻有不同的態度,不僅表現出不同的思想境界,而且必然會帶來不同的發展局麵。我國自古就有“郡縣治,天下安”的格言,隻要始終保持一顆不斷進取之心、一股激情勃勃之氣,便總有著追趕、超越的機會。反之,則會錯失發展的良機。當然這種激情,並不等於頭腦發熱、盲目決策,更不等於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是心要熱,頭要冷,步子要穩。如此,才能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然而,過度的激情,則會產生狂熱的情緒,使得人們思想過於偏執,言行舉止脫離正常範圍,不能清醒的看待問題,不能理智的處理事情,不能穩健的拓展事業。說得上最具狂熱激情的代表人物,應該是大獨裁者希特勒。希特勒誰敢說他沒有激情?可就是因為他的激情嚴重過度,才成為了一個狂熱的法西斯獨裁主義者。他覺得日爾曼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其他所有的人種都應臣服於他們的麾下。他夢想統治世界,統治全人類。狂熱的激情使他偏執,令他喪失了冷靜的思維,為了那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日不落帝國”,而歇斯底裏的發動了侵略戰爭。他的狂熱激情,帶給他的是自殺的槍聲和無盡的罵名。
中國也不乏過分狂熱的企業,例如過去的巨人、秦池等等諸多企業。雖然他們的失敗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主要的誘因還是企業領導人過度的狂熱。先期因激情使他們的企業迅速壯大,但隨著實力的壯大而漸漸地迷信自己無所不能,自己的策略高明無比,這其實已經演變成為了可怕的狂熱、自負。就是因為這股狂熱的激情,使領導人不能清醒的看待企業麵臨的問題,不能穩健的拓展自己的事業,四處出擊,迷信廣告,盲目投資等等,本來有美好前景的企業王國最終轟然倒塌。
另外,狂熱使得多少人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了無底的傳銷陷阱當中?當老百姓被傳銷組織忽悠得激情迸發,以為明天的自己就是億萬富翁,這也是狂熱在人群中的極端體現。傳銷組織給人洗腦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你的激情變為狂熱。讓人們不再冷靜,不再清醒的看待問題,不再理智的處理事情。甚至搞的一部分人的言行舉止都發生了異常,好端端的一個人,在搞了傳銷以後,就會以誇張的講述方式向自己的親人、朋友、同學推銷“一夜暴富”的神話,以種種方式欺騙自己的親友跳往這個“無底洞”。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的公司企業,在管理業務人員的時候,無形中也希望自己培育出來的員工也能象傳銷人那樣富有“激情”。甚至有一部分企業,還在模仿傳銷的礪誌模式激勵員工。把員工變成了狂熱分子,同時也把公司變成了“狂熱集中營”。 激勵員工有激情的努力工作並沒有錯,而是錯在公司領導在激勵員工的同時,也應該給員工一副“慧眼”。讓他們從實際出發,明確自己企業和產品的優缺點,在工作中揚長避短。如果職員因公司的極端激勵而變的興奮過度,將激情演變成狂熱,沒有理智和冷靜的思考業務策略。每天在上司的鼓舞下,信心暴漲的相信自己的產品是最好的,也是最受歡迎的,走到那裏人們都要理自己。在強烈成功的欲望下,鼓動每一個人成為其產品的用戶。為了使銷量更好,不辭辛勞的往返於經銷商和消費者之間,推銷著他們自以為理直氣壯的理由。這一切皆是因為狂熱,使得職員們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極為惡劣的人格特征。
而激情則是吹動船帆的風,沒有風船就不能行駛;激情是工作的動力,沒有動力工作就難有起色。生活告訴我們,靈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藝術,激情能夠創造不凡的業績;而缺乏激情,疲遝渙散,很可能一事無成。因此,我們對待工作必須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激情,用崇高的精神支撐自己的事業。
對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來潮、興之所至,而是一種覺悟、追求和境界。在實際工作中,有許多人都是胸懷大誌、奮發向上的,他們開拓進取、頑強拚搏,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工作熱情和幹勁,因而工作成效明顯,事業也是日新月異。但同時也要看到,還有一些胸無大誌、精神萎靡、不思進取者,他們有的消極悲觀、隨波逐流,忘記了肩頭的責任,辦事拖拉,效率低下;有的則是沒有韌勁、拚勁,在困難和矛盾麵前,缺乏永不言敗的拚搏精神,年複一年,仍是依舊。這與我們所處的時代極不相符,與我們生活的要求也極不相稱。
高昂的激情來自崇高的理想。沒有理想,人就會失魂落魄。一塊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針,可能鑲嵌了最昂貴的寶石,然而如果缺少了發條,它仍然一無用處。同樣,一個人無論怎樣學富五車,也不管多麼健壯高大,如果胸無大誌,生命就會黯然失色。應該時刻都懷有一種熱血澎湃、如坐針氈、疾起奮進的感覺。隻有這樣,才能與群眾心貼心,與時代脈搏合拍,工作的激情也才能迸發出來。
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會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獻,而把名利看得輕如鴻毛,滿懷激情地投入工作。田家英曾寫過一首詩:“十年京兆一書生,愛書愛字不愛名。一飯膏粱頗不薄,慚愧萬家百姓心。”這就是一種責任感的寫照,而由責任感激發出來的則是巨大的激情與動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激情不斷迸發的動力,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加速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你追我趕的時代,是一個大潮湧動、不進則退需要激情的時代。因此,這就更需要我們隨時的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與時俱進、自強不息,克服知足常樂的思想惰性,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前進。切不可盲目的釋放自己的激情,如果一旦形成狂熱,將會對以後的工作十分不利。
對於有誌者來說,幹工作就應當有爭創一流的誌氣、百折不撓的勇氣、奮力開拓的銳氣。這種誌氣、勇氣和銳氣,是內心激情的外化,凝聚著個人的理想、責任和追求。隻有始終保持著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