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世間上的人,應該努力培養自己的氣質,做人至少要講究有一點骨氣。有骨氣的人,走到那裏,都能受人尊重,都會受人禮敬。如果沒有骨氣,無論走到那裏,都擺脫不了被奴役的性格,都不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一個有骨氣的人,自有其不同於一般人的人格特質。
偉大的作家朱自清也是一位有骨氣的人。在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了最後階段。當時物價飛漲,朱自清的薪水僅夠買三袋麵粉,他全家十二口人,光是糊口就有困難。有人勸他說,你的日子不好過,為什麼還要這麼固執。他回答道:“寧可貧病而死,也不領取這種侮辱性的施舍。”他當時的日記中,就有這樣的一段話:“此事每月須損失六百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
六月初,北平的學生掀起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而此時,朱自清身患重病,又無錢醫治,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舍物資,無論是購買或是給予”的宣言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八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經治療無效,於6月12日逝世,那時他年僅50歲。臨終前,朱自清以微弱的聲音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合買賣的美國麵粉!”一身重病的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將一個愛國文人的骨氣,體現得淋漓盡致。
周總理也曾經用一副手帕向世人展示了國人的骨氣。在日內瓦會議期間,有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恩來握手,周總理出於禮節沒有拒絕,但是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麼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後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恩來握過的那隻手,然後把手帕塞進了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都在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總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裏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後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而且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幹淨了!”一生節儉的周總理,用一塊潔白的手帕,又一次捍衛了祖國的尊嚴,體現了中國人的民族氣節。
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口氣,做人要有自己的尊嚴,更要有骨氣。一個沒有骨氣的人,怎麼能成大事。氣,可以說代表著一個人的氣質、涵養。而做人一定要有骨氣,不卑躬屈膝,不唯唯喏喏,挺起腰杆做人。絕不苟且偷生,這樣我們才會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有意義。一個有骨氣的人,同樣也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即使一無所有,就那一身傲骨也不會被人看不起。人窮誌不窮,就是為了那一口氣,我們要活出個樣來。
骨氣是一個人捍衛尊嚴的內在品格。它不同於傲氣,骨氣可以使人贏得尊重,而傲氣隻會受人鄙視。所以,做人要有骨氣,但決不可有傲氣。
傲氣,可以說是嘩眾取寵、盛氣淩人的絕妙表演,舉手投足間,都是惟妙惟肖,是“不可一世、趾高氣揚”的最好注釋。傲氣,是一種淺薄、一種庸俗、一種偏狹、一種土財主式的夜郎自大的心態。那是一種歪門邪道和一知半解結合後的反映,是人性中一個很低級別的台階。傲氣,是井底之蛙的仰望,是天地如井口般大小的的肚量,是隻知自我難容於他人,故作高深、附庸風雅卻終於雅不起來的小家子氣息。當然,傲氣並不是損人利己的,隻不過是目空一切,其中可能夾雜著損人但一定利己的成分,於品頭論足和指手劃腳中而自以為高人半截,鶴立雞群。這種人往往是深陷其中還不亦樂乎。隨時損害著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聲譽。
一個人要坐得正,站得穩,行的端,做出響當當的事業,繪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風采,就必須有精神上的鋼筋鐵骨做支撐。人無傲骨,必然形容猥瑣,品位低俗,魅力全失。但做人又不可有傲氣。因為,傲骨體現的是人的內在精神,而傲氣卻是人的虛浮氣息外在顯露;傲骨鼓起的是澎湃激昂的生命鬥誌,傲氣造出的卻是一擊就破的“空心氣球”;傲骨通常以自知、知人為基礎,傲氣卻總是在自欺欺人中陶醉;傲骨能為自勝、勝人奠定基礎,傲氣則隻能為自毀、自敗下陷阱。世界上總會有一些奇怪的事,有的人有傲骨,卻無傲氣;有的人有傲氣卻無傲骨。做一個有誌向、有抱負的人,當然應該選擇前者。
做人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能在讚譽麵前低頭檢查不足之處,也能在冷眼前昂首挺胸、闊步向前。隻要我們心中記著“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骨氣。”那麼,相信任何困難都擋不住我們前進的腳步!
人生箴言
在一個人順利或成功的時候,讚揚、過譽之詞就會迎麵而來,這往往會使自己過高的估計自己,從而產生傲氣。而它一旦產生就使人頭腦昏昏然,辯不清是非曲直,更聽不進批評的意見,這也必然導致事業的失敗,所以,“人不可有傲氣”。
但在無傲氣的同時,必須有骨氣,對自己存有信心。新中國建立後,由於幾次失誤,使我國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後於一些發達的國家。但中國人有骨氣,現在不還是一樣以很快的速度發展起來了嗎?隻要有骨氣,不斷探索,不懈努力,你的人生一定會輝煌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