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在素質教育的動力結構中把握審美教育的獨特本質(13)(2 / 2)

審美教育的自由本質不僅表現在它內容的特殊性上,而且還表現在它用獨特的形式所建立起來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和諧自由的關係上。理智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知識的灌輸,讓人們屈從於客觀規律之下;倫理道德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意誌目的的強化,讓人們淩駕於客觀必然性之上。其主要弊端都在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係不是自由的關係,而是必然的關係。馬克思剖析了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有一種唯物主義學說,認為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這種學說忘記了: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這種學說必然會把社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會之上(例如在羅伯特·歐文那裏就是如此)。”把人看做環境和教育的產物,把社會分為教育者和接受他們教育的人,而不是把環境的改變與對主體的改變統一起來,這是單一的理智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造成人的依賴性、被動性的根本原因。審美教育正是要在理智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的統一和協調中建立起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和諧自由的關係,把受教育者的依賴性變成自覺性,被動性變成主動性。這種既定的目的是通過無目的的特殊形式實現的,是目的性的高級表現形式。它使受教育者把對客觀必然的理性把握內在地作為自己靈魂的一部分,把客觀必然性與人類利益和需要的統一化作自己的“第二天性”,化作普遍的社會習慣;把直接的外在實用目的升華為以自身為目的。何謂以自身為目的?馬克思說:“需要和享受都已失去了自私的性質,自然也已失去了它的單純的功利性質,因為效用已變成了人性的效用。”這裏的“人性的效用”即是指自身目的而言的。馬克思還說:“事實上,自由王國隻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規定要做的勞動終止的地方才開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來說,它存在於真正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這個必然王國的彼岸,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展,真正的自由王國,就開始了。”把理智教育、倫理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外在目的升華為以發展人的各種能力本身為目的,這就是審美教育的無目的,即以自身為目的。這種外在實用目的向以自身為目的的轉化,是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化,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和諧自由的關係的建構,它讓人們能夠主動、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把普遍的社會理性,把為人類造福的創造意誌“真正地深入到我們的血肉裏麵去,真正地、完全地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我們所培養和造就的,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把個體和社會、自身發展的目的和社會發展的目的統一為一體的人。這種統一性才是人真正的自由性,才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真正實現。審美教育的自由本質,它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的必然根據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