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在素質教育的動力結構中把握審美教育的獨特本質(10)(1 / 3)

總之,我們應該辯證地認識直覺與理性之間的關係,把它們統一起來而不是彼此對立、割裂地看待,更不能片麵地強調一方麵重要性的同時貶低另一方麵存在的價值,要潛心研究直覺思維與理性思維之間的內在聯係,盡管思維的過程會出現思維者心理狀態的千差萬別、迥然各異,甚至是隨意的、隨機的、偶然的、反常的,但就在這“千差萬別”和“迥然各異”的偶然性中,蘊藏著必然性規律,是偶然與必然的統一,自覺與非自覺的統一,循常思維與反常思維的統一,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統一。由此可見,直覺思維與理性思維具有內在的相通性,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審美教育可以有效地促進這種優秀文化心理素質的形成。可見,美育不僅能夠促進形象思維能力的提高,更能使理性思維插上翅膀,因此,這種直覺的理性與理性的直覺相統一的文化心理結構的形成對促進人們的思維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審美教育可以促進這種心理的形成,可見,美育在理工科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美育促進知識向素質轉化的基本機製(下)

上麵從人腦生理學和思維科學的角度探討了審美教育促進隻是向素質的轉化,本節主要闡釋人的實踐活動中科學把握與審美把握的統一所實現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這正是美育溝通二者之間的橋梁作用),揭示美育的內在機製的另一層麵的作用和價值。

一、人與現實的對象性關係的建立與完善

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的曆史,從本質的意義上講就是人類不斷“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的曆史。人類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改造,是同時產生、同時進行、相互依存的。沒有對客體的改造,就沒有對主體改造的物質基礎;而如果沒有對主體的改造,那麼改造客觀世界也就無從談起。馬克思認為,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成果如機器、鐵路等“是由人類的手所創造的人類頭腦的器官;都是物化的智力”,這極好地揭示了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這二者互為條件、互為目的的關係。正是這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麵,彙成了奔騰不息的人類文明史的長河。由此,我們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就表現在被人們不斷建立和完善著的人對現實的對象性關係上,它包括主體與客體兩個方麵的基本內容:一個方麵是人們對客體物質世界的改造,這種改造的結果表現為人類的物質文明;另一個方麵是人們對自身世界的改造,這種改造的結晶就是人類的精神文明。

人類對自身世界的改造,是以個體的形式所進行的對總體的社會人的改造。馬克思說:“如果說人是一個特殊的個體,並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為一個個體和現實的、單個的社會存在物,那麼,同樣地他也是總體,觀念的總體,可以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會之主體的、自為的存在。……特定的個人不過是一個特定的類的存在物。”這就是說,精神文明是社會的文明,是人的社會活動和社會享受的文明,是在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在這個進程中,人類不斷建立與完善著他與現實的對象性關係,將自身從自然的人、感性的人、必然的人改造成社會的人、理性的人、自由的人。恩格斯對這個曆史運動的過程作了很好的揭示:“最初的、從動物界分離出來的人,在一切本質方麵是和動物本身一樣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社會的、理性的、自由的人,這可以說是人類達到精神文明境界的標誌,是人類自身改造所追求的目標。

所謂自然的、感性的、必然的人,是指人們所處的那種感覺的被動狀態,那種單一和片麵的不自由狀態。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製度的分析,對其作了這樣的規定:“在這裏,活動就是受動;力量就是虛弱;生殖就是去勢;勞動者自己的肉體的和精神的能力,他個人的生活(因為,如果生活不是活動,那又是什麼呢?)就是掉轉頭來反對他自身的,不依賴於他的,不屬於他的活動”,“勞動不是需要的滿足,而隻是滿足勞動以外的其他各種需要的手段”。這就指出了處於自然、感性、必然狀態中的人,是出於一種粗陋的物質或感官的需要來維持他的現實生活,而不能擺脫盲目的自然力量的統治,實際上仍然同原始的自然界沒有脫離。在這裏,人的思維和意誌的主動性被緊緊束縛在隻具有有限意義的感覺之中了。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私有製是產生這種狀況的根源:“私有財產使我們變得如此愚蠢而片麵”,“勞動者在自己的勞動中並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並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並不自由地發揮自己的肉體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損傷,精神遭到摧殘”。這就明確肯定了人類的精神文明是與一定的社會製度緊密相聯的,隻有在進步的、推動曆史發展的社會政治、經濟製度的基石之上,才能建構起精神文明的大廈。從人類社會發展史看,人類精神文明的建設走著一條否定之否定的發展道路,由人文主義、啟蒙主義喚醒的人的本質被資本主義的競爭和壟斷所否定,而又必將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裏得到複歸。馬克思滿懷對共產主義遠景的熱烈向往,科學地預示了人類高度精神文明的到來:共產主義“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立、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抗爭的真正解決。它是曆史之謎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這種解答”,在那時“私有財產的廢除,意味著一切屬人的感覺和特性的徹底解放”,“人則自由地與自己的產品相對立”。這就科學地揭示了,在共產主義社會實現的人類高度的精神文明,是感性與理性、人與自然的統一,是感覺的被動狀態向思維和意誌的主動狀態的轉化,是必然的人成為自由的人。今天,我們正從事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我們所致力於建設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人類文明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而高度的人類文明,最終將在我們的手中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