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在素質教育的動力結構中把握審美教育的獨特本質(6)(1 / 3)

現代腦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由萬億個腦細胞構成,每個腦細胞的形狀就像最複雜的小章魚,既有中心又有分支,每一個腦細胞都與幾萬甚至幾十萬個腦細胞連接並不斷相互傳送信息;其中有1000億個活動神經細胞,每個神經細胞可以長出2000至2萬個分支,叫做樹突,負責存儲信息和接受從其他細胞輸入的信息,它可以與其他細胞構成2萬個連接,神經細胞可能構成的不同連接的數目或許比宇宙中的原子數還要多。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左右兩個半球所控製的具體功能不同,處理信息的方式也不同。兩者之間通過一個奇妙的電子化學胼胝體連接,其本身有3億個活躍的神經細胞,可以瞬時將信息傳遞出去。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enner)指出,我們每一個人至少有7種不同類型的智力,其中的兩個在傳統教育中受到高度重視:一是語言智力,即我們讀寫和以語言進行的交流;二是邏輯或數學智力,即我們推理和計算的能力,但教育如果僅對此予以重視就會忽略其他的智力(如音樂智力、空間或視覺智力、運動智力、人際智力和內在智力或內省智力,尤其是最後一種智力,這是一種洞察能力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它能給人直覺,使人進入存儲在潛意識中的巨大信息庫的那種能力,也就是說,這是極具創造力的能力),那麼,將會影響人的大腦綜合運轉水平,限製人的能力的發揮。腦外科和腦科學研究成果表明,人大腦兩個半球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它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處理自己的事情,左半部分主要負責處理語言、邏輯、數學和次序,即我們所說的學術信息部分;右半腦處理節奏、音樂、圖像和幻想,即所謂的創造性活動。大腦兩個部分由胼胝體這一有3億個活動神經細胞組成的高度複雜的交換係統不斷平行地輸入信息,並將抽象的、整體的圖像與具體的、邏輯的信息連接起來,當大腦以綜合的方式共同協作,我們的學習將事半功倍,這時邊緣係統中的情感中心也加入了,而邊緣係統在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人在出生時兩個半球是自然平衡的,隨著人的成長所受教育的不同,兩者發展成為具有各自特色的思維模式。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兩個半球形成競爭機製,誰占據了優勢就將獲得優先發展的機會和權利。由於左腦半球在語言方麵略具遺傳優勢,於是在語言輸入的反應中也就占據上風,越來越得到強化,與此不同,右半腦對言語的問題少有聯係,便長於對感性表象的處理。而傳統教育重視語言訓練,非言語的知識方麵則被忽視,於是,相應地右半腦處於弱勢。但事實證明,一個人在世界上的成功很多情況下是依靠直覺思維所獲得的意外結果,直覺是創造性思維必要組成部分和一切領域中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性因素。鑒於此,培養、協調左右腦功能,發展、形成一個良好的文化心理機製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乃至成才是至關重要的,而審美教育又可以有效地協調人的左右腦功能的發揮,從而促進人的全麵、健康的發展。

科學研究還發現,右腦對健康人格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人一旦失去右腦就會出現一種微妙的心理缺陷和人格缺陷,變為依賴、退縮和沒有效率,洞察力、情緒控製、主動精神、建設性想像以及想像力等相聯係的那些較複雜的協調能力也隨之成為犧牲品。如果右腦半球被電休克後,被試者的語調缺少表情,單調、無色彩和遲鈍。

二、理性的直覺與直覺的理性

教育活動的基本層麵是對知識的傳播,但知識並不就是素質,知識要變為主體的素質就要進行內化,即知識內化為素質,或稱知識的素質化。所謂知識的內化是指受教育主體在左右腦功能的互補下,對可傳播的知識進行選擇、吸收、融合、創新和提升,形成或是以科學文化素質為主,其他精神文化素質為輔,或是以人文文化素質為主,其他精神文化素質為輔的較為全麵的素質,也就是特殊素質與綜合素質統一的文化心理結構。

布萊克斯利在《右腦與創造》一書中,對這種文化心理結構的形成作了說明,他認為左右腦功能的優勢互補,可以使左腦接近右腦的直覺,與此同時,右腦的功能也具有了左腦功能的某些特性,從而形成了理性的直覺化和直覺的理性化的文化心理機製。這樣一來,“語言的思維和直覺的思維之間取得平衡的發展,使人們不僅能體驗到生命的智能方麵的力量,也體驗到生命情感方麵的意義”。受教育主體就是通過這種理性的直覺和直覺的理性所構成的文化心理結構,實現了知識向素質的轉化。這種狀態下的直覺與理性是不可分割的,如果隻有建立在直覺基礎上的洞察力,它所得到的結果常常是不正確的,因為缺少邏輯理性的檢驗,就如同我們孩提時單一地運用直覺所做的一些簡單的遊戲,僅僅憑借直覺我們無法去推定衛星發射繞地球旋轉的軌道速度和角度一樣,必須依靠理性邏輯思維。反之,真正富有創造性的理性邏輯思維也必須與直覺相結合,量子理論之父馬克斯·普朗克(Max.lanck)認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應該具備直覺想像力,他甚至認為科學成果不是依靠推論,相反是依靠藝術家的創造性的想像;就連形式邏輯的創立者亞裏士多德也認為直覺表象對於思維是極其重要的,他說如果缺乏一種心理上的畫麵,思維甚至是不可能的,這種表象在思維中的作用就如同在繪畫中的地位一樣。美國化學家普拉特(Platt)和柏克(Berker)對創造性思維的研究結果顯示,83%的化學家承認他們得益於無意識的直覺。曆史發展也證明,天才的創造需要直覺和邏輯理性的真正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