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在素質教育的動力結構中把握審美教育的獨特本質(5)(2 / 3)

語文教育中的美育不僅能提高形象思維能力,還能推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所說的這種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蘊涵著理性色彩的直覺,如藝術創作中的靈感,科學發明中的頓悟,這種直覺無論對個體的人還是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而積極的意義。語文教育通過審美形象為中介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這個教育過程是在教育規律的理性指導下進行的,而且美育的內容中始終貫穿知識的傳輸,因此這是一個感性、理性交織的過程,所培養的審美能力必然也灌注了理性因素,是感性與理性相統一的。這種能力的開發有助於開啟抽象邏輯思維走向直覺的大門,這是理性認識步入自由創造的途徑。

語文學科中的審美教育還能夠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因素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點,這使得整個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直觀和富有情趣,消除了抽象思維教學模式的刻板、單調、機械的不足,寓教於樂,調節學生的情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情緒的調動又可以有效地推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動力係統,促使學生更好地去學習。

下麵以數學中的幾何學為例,探討美育在自然科學學科教學中的具體存在方式。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就認為數學與美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係,斷言“哪裏有數,哪裏就有美”;之後,許多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明確提出數學美的範疇,並對數學美進行了深入研究,認識到美育在其中的具體運用。解析幾何的創始人笛卡兒就曾提出:“我想應當去尋求另外一種包括這兩門科學(代數、幾何———筆者)的優點而沒有它們的缺點的方法。”因而尋求兩個對象之間的恰當的協調方法正是笛卡兒探尋、創建解析幾何原理的美學思想基礎,而解析幾何的基本方法是在引進坐標係的基礎上把曲線(麵)所決定的坐標之間的關係用方程的研究來把握其性質,是數、形結合的最美方式,這是數學發展曆史上數學方法的第二次重大飛躍,借助坐標實現了空間幾何結構的數量化,使得幾何研究由定性走向了定量分析,集中體現了數學中的方法美,即一個美的數學方法是指在解決複雜的問題中表現出的那種使心靈感到愉快的美妙之處。我們的幾何教學就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其中蘊涵的方法美。解析幾何中的形態美更是到處可見,直線、平麵、曲線、曲麵的各類標準方程所呈現出來的簡單、整齊、對稱的美,我們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至於那些具有對稱性、象征性、奇異性的圖形所展現的美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而興趣又是求知的重要動力。同樣,解析幾何中的真、善、美也是統一的,以善啟真,以真引善,以善識美。再如,幾何學上的分形就是複雜非線形關係的一種表現方式。因為無標度特性係統具有層次的自相似性結構,它是從此變換下的一種不變性,也是一種對稱性,依據簡潔性的規則,分析幾何為研究自然界豐富多彩的結構提供了簡便有力的工具,這使原先看似變幻莫測的各種形象顯示出其深層的有序和蘊涵的美,並且,分析幾何已廣泛應用到了許多領域,如物理、化學、天文、地理,以及醫學、生物和經濟學等學科。不管怎樣說,數學應用是以一種價值而存在的,因此,數學美又以數學理論的應用價值為前提,正如別林斯基所言:“科學與藝術也是為最高的善服務,而最高的善同時就是最高的真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