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圖書館管理(6)(2 / 3)

統計周期長,無法及時反映圖書工作的動態情況,對管理決策不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缺乏有效的數據采集機製。如拒借率,在實際流通工作中,我們記錄的常常是借閱圖書的冊次,而很少記錄讀者未借到的冊次,尤其是在開架的情況下,更是一個不明數據。

某些指標隻是表征概念性意義,而無法直接統計。如查全率等,這種指標如不進行轉義處理,是無法直接操作的。

其他人為因素的幹擾。在圖書館實際工作中,“神仙數字”“估計報表”等俯首皆是。人們對此已習以為常,並戲稱為“一個人幹活,兩個人統計,三個人評估”。特別是與本單位、部門或個人利益相關時,造假之風更盛,這已成為圖書館科學管理的主要障礙。

(第七節)構建圖書館工作的評價體係

一、圖書館工作評價的意義

構建圖書館工作的評價體係,開展對圖書館工作的評價,是加強圖書館科學管理的重要一環。

圖書館工作的評價,實質上是圖書館工作效益的評價。所謂圖書館工作效益,就是圖書館工作的勞動成果和資金占用、勞動消耗之間的比較關係。在圖書館工作過程中,用最少的資金和勞動消耗,獲取最大的社會收益,充分滿足生產、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需要,這就是圖書館工作效益的基本內容。圍繞著必須滿足社會需要這個中心內容,正確處理資金占用、勞動消耗和最終勞動成果之間的關係,把它們有機地聯係起來,使之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這就是我們研究圖書館工作效益的目的。圖書館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用最少的資金和勞動消耗,換取文獻的高度流通,並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係,達到既有良好的社會效果,又有高速度的流通,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工作效果。

根據價值工程原理,效益是可以運用數學方法進行計算的,其公式如下:效益=輸出輸入=功能成本這裏所說的功能包括兩個方麵的含義,對物來說,它表示物的用途;對人來說,它表示人所起的作用;成本指的是壽命周期成本,包括製度成本和使用成本。

從上麵的公式可以看出,效益與功能成正比,與成本成反比。所以我們必須盡量增大圖書館工作的功能,降低成本,以取得良好的效益。對於圖書館來說,它的功能的大小,是考察圖書館工作效益的關鍵所在。圖書館是根據本身藏書的多少,人力和設備的實際情況,來滿足讀者需求的。這種滿足讀者需求的能力,就是圖書館的功能。這個功能愈大,成本愈低,則效益愈顯著。功能和成本是兩項綜合性的指標,在圖書館整個工作過程中,它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圖書館工作效益的大小。我們應該經常用圖書館工作過程的各個環節來分析、考察圖書館工作的成果與資金占用、勞動消耗之間的關係,把效益分析同圖書館具體工作聯係起來,不能隻看文獻流通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要看它對於讀者需求的滿足程度。

根據價值工程原理來評價圖書館工作,在理論上是可以說得通的,但是,實際上是難以做到的。因為在圖書館係統中,其輸入(投入)是顯性的,而其輸出的效益(或者功能)絕大部分是隱性的,有的是在短期之內難以表現出來的。就是在投入部分,有些成本也有不確定的因素,如人力因素,如果整體素質(特別是業務素質)越高,其投入成本就越低,相反,就越高。所以,圖書館工作的評價,要考慮多種因素,采用多種方法,實行綜合評價,才能獲得更加接近實際的結果。

二、圖書館工作的評價標準

圖書館的工作一部分是有形的,一部分是無形的,涉及的因素極其複雜;其效果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間接的,有的是明顯的,有的是隱性的、潛在的。因此,圖書館工作評價標準應該是多種,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其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一)讀者滿意度讀者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圖書館工作的重要指標,這是由圖書館的性質、任務和職能決定的。

圖書館主要作用不是本身創造知識,也不是利用知識,其根本任務是把知識與社會的需求聯係起來,在知識交流中,起中介作用,成為社會知識生產與社會知識利用的橋梁。讀者滿意了,圖書館的目的就達到了。因此,讀者的評價是檢驗圖書館的重要指標。其內容包括:——環境。圖書館環境是否清潔、安靜、整齊、舒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