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圖書館事業(3)(3 / 3)

除了全國性的圖書集中編目和以此為基礎的國際間圖書情報的交流,在一些國家還出現了地區性的分工編目與分工輸入,如美國的俄亥俄學院圖書館中心(OCLC)和伯明翰圖書館機械化合作計劃(BLCMP)等等。

(二)館際互借

館際互借是圖書館資源共享的一種方式。所謂館際互借是圖書館代表其讀者和用戶向其他館免費借入圖書資料,同時以互惠方式將本館的圖書資料借給其他圖書館。目前,在世界各國廣泛地運用了這種資源共享的方式,例如美國從1875年起就開始開展館際互借,1917年第一次頒布了《全國館際互借法》,以後又對該法進行了多次修訂,使之不斷完善。

館際互借是圖書館之間平等互惠、互通有無的好辦法,但也存在著一些實際問題,如互借量大、互借速度慢、時間長、各館互借量及其費用不平衡、大型館負擔過重等等。因此,目前有些國家正在研究建立集中型館際互借中心和在館際互借中使用全國計算機分時係統的可行性,以便進一步改進館際互借的辦法和製度。

(三)采購協作

這是一種更密切的協作方式,為實現資源共享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館與館之間在文獻采購方麵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地協作,才能有利於合理使用經費,保證書刊的補充與合理的分配,形成各館藏書的係統性和各地區、各係統以至全國的收藏係統和利用係統,促進全國文獻資源的整體化建設。

目前,世界各國文獻資源的整體化建設情況較為複雜,如有的國家采取協調收集方式,規定各館負責的學科和範圍,經費由各館自己分擔,但集中統一購買。美國著名的法明頓(FAIMINGTON)計劃就是一例;有些館合作采購某些罕用而又昂貴的文獻;有些館合作縮微複製,交換複本;有些國家采取國際合作的辦法來解決文獻的收集與利用問題,如北歐四國的斯堪的納維亞計劃、歐洲共同體國家的協作計劃等。

(四)建立文獻貯存係統

為了提高文獻利用率,解決藏書迅速增長與書庫空間緊張的矛盾,許多國家建立了文獻貯存係統,以貯存各館陳舊過時的“呆滯文獻”或流通率極低的文獻。這種文獻貯存係統包括附屬館形式貯存書庫、地區合作貯存書庫及向所有圖書館開放的國家貯存圖書館等。

貯存圖書館的建立,在不同國家裏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例如,前蘇聯的貯存圖書館是分四級建立的,這就是地區、地區間、加盟共和國和全蘇四級。各館貯存的內容也不完全相同,有些是綜合性的,有些則是專科性的。而在美國,則采取合作建立貯存中心的形式,例如美國中西部館際中心(MILC)、罕布什爾館際中心(HILC)等,都擔負著貯存圖書館的職能。

三、我國實行圖書館資源共享的主要障礙

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趨勢,但在實行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過程中還需要克服許多障礙,主要是傳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製度的障礙,物質的和地理的障礙,法律的和行政的障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