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圖書館的性質與職能(5)(1 / 3)

圖書館的中介性是服務性的依據。圖書館的中介性派生了服務性,中介性是在為讀者的服務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圖書館通過自己的服務,將文獻信息提供給讀者利用,在利用過程中實現文獻的價值。在這個服務過程中,圖書館發揮了圖書館的中介作用。因此,中介性是服務性的根據。

圖書館的中介性是學術性的先決條件。圖書館的學術性正是學術性所要求的。為了發揮圖書館的中介作用,圖書館必須加強學術性活動,以便準確、迅速地傳遞文獻信息。因此,中介性對學術性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總之,圖書館的社會性、服務性、學術性是由中介性派生出來的,並受它的製約。圖書館的這些一般屬性反過來又影響圖書館的中介性。圖書館的作用是多方麵的,任何一方麵發揮不好,都會影響圖書館中介作用的發揮。圖書館的一般屬性和本質屬性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深刻認識圖書館的本質屬性,才能對圖書館活動有比較深刻的理解,才能站在新的高度上,去認識圖書館的過去和現在,才能更好地展望它的未來。

(第三節)圖書館原理和圖書館價值

一、圖書館原理

圖書館原理是指在圖書館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定律。圖書館原理不是圖書館學原理,而是圖書館工作規律和圖書館及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原理。

(一)阮氏五原則

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近現代圖書館剛從藏書樓、寺廟和經院圖書館脫胎出來,時間不久,印度學者阮岡納讚(簡稱“阮氏”)根據當時圖書館工作和管理等實際情況,提出了《圖書館學五原則》,並於1931年正式出版。該書在國際圖書館界產生過巨大影響,人們將阮氏奉為先哲,他的“五原則”被譽為“我們職業的最簡明的表述”,屬於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其精髓至今仍常現如昨。下麵逐條予以介紹。

第一條原則:書是為了用的。反映當時圖書館藏書和用書的基本特征與主要矛盾,藏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保存,而是為了利用。藏與用的主要矛盾方麵是用,藏而不用就失去了圖書館的存在價值,用是藏的目的和歸宿。這是近現代圖書館與古代藏書樓的根本區別。

第二條原則:每個讀者有其書。在“書是為了用的”的前提下提了藏書的普及麵。

書不是為少數人用,而是給大多數人用的,消除了等級、城鄉、性別、年齡、文化、生理等差別,達到最高的普及率。在藏書數量上要求每個讀者都有其書,保證有書可借、有書可讀,取得應有的藏書保障率。在藏書質量上要求能適合讀者需要、適用,解決好供與需的矛盾。

第三條原則:每本書有其讀者。重視藏書的利用,圖書館加大藏書的宣傳、流通、使用的力度,努力提高藏書的開架率、流通率、參考谘詢率和利用率。

第四條原則:節約讀者的時間。旨在要求解決給讀者的方便程度,對讀者的限製、繁瑣手續都是在浪費時間。要求在大部分讀者晚睡前和早起後都要開館。節約讀者的時間,等於延長讀者的生命。

第五條原則: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這是一個永恒的公理。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圖書館也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的發展著。

阮氏的五原則的價值是體現了“以讀者為中心”的永恒真理,就是在現在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仍然適用,特別是前四條原則,對於反對知識、信息貧困具有積極意義。阮氏原則的理論體現著“讀者第一”“以讀者為中心”,是對封建藏書樓“以藏為主”的徹底否定,對於世界圖書館事業發展和圖書館服務工作的貢獻是功不可滅的。由於曆史的局限性,阮氏五原則忽視了滿足讀者需求、館員主觀能動性、讀者與館員的互動作用、圖書館的科學管理等等。阮氏所述圖書館的發展問題大都停留在圖書館具體的業務技術、方法的現象描述上,尚未涉及到圖書館的職能與功能、事業整體與業務結構、服務需求特點與服務內容等有關本質內涵變化方麵。圖書館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結果,以經濟基礎、讀者需求為動力,與文化教育也息息相關。作為發展規律,必須揭示其事物發展的本質。阮氏對“圖書館是一個生長的有機體”尚未揭示其中的內涵,隻是提出概念的外殼,給人一種以偏概全的印象。因此,阮氏五原則也隻能是“以讀者為中心”的定律。這裏並沒有否定阮氏五原則的曆史功績和對圖書館學的貢獻,在那個曆史時期,阮氏的創造是非常偉大的科學創新,他本人也是偉大的圖書館學家和奠基人。我們站在今天的高度認識圖書館學五原則,分析其曆史貢獻和局限,正是為了今後的圖書館學、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工作的發展和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