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圖書館的性質與職能(3)(1 / 3)

近代圖書館的重要標誌如果是以公共圖書館的出現的話,也就是17—20世紀初這一時期。17世紀中葉英國的產業革命,使資本主義在西方萌芽、發展,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條件。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要求有大批有知識的勞動力,這就要求提供相應的文化教育設施,使圖書館為公眾開放成為必要。這時,許多國家開始建立起公共性的圖書館。其中較著名的有:丹麥的皇家圖書館(1657年)、德國柏林皇家圖書館(1661年)、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院圖書館(1753年),美國國會圖書館(1800年)等等。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促進了西方各國圖書館的蓬勃發展,許多國家圖書館已經很普及。19世紀初,許多皇家圖書館對公眾開放。1852年,英國建立了曼徹斯特公共圖書館;同年,美國成立了波士頓公共圖書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各國圖書館進一步發展,圖書館總數迅速增加。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得世界曆史翻到了新的一頁。在這近百年的時間裏,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1927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的成立,為圖書館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創造了條件。新的技術革命以迅猛之勢衝擊著各個國家和圖書館事業。

圖書館已從傳統型轉為現代型,對外開放的程度愈來愈高,已成為充滿活力的社會服務機構,其類型、職能都發生了很大變化。1954年,計算機首次應用於圖書館。1966年,MARC(機讀目錄)的研製成功,使圖書館的技術方法得到了逐步改進。光電技術、聲像技術、通訊技術、電子技術、網絡技術等大量的應用,使圖書館的館藏結構、工作方式、服務手段等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圖書館正向信息化、整體化、網絡化方向發展,未來的圖書館的社會作用也將越來越大。

四、影響圖書館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水平

經考古發現證實,在世界上,古代圖書館首先起源並發展於經濟和文化都很發達的國家,四大文明古國都有圖書館的存在,如古代的中國、埃及、希臘、印度、羅馬、巴比倫、亞述等。經濟實力是圖書館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文化水平是圖書館發展的精神動力。就是在當今世界,經濟和文化發達、科學技術先進的國家,圖書館事業也同樣發達。僅以國家圖書館為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圖書館是美國國會圖書館,其館藏文獻已超過1億以上個統計單位。其次是俄羅斯的國家圖書館——列寧圖書館,館藏文獻已超過4000萬個統計單位。此外,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比利時、瑞士等國的國家圖書館都很有名,而發展中國家的圖書館事業,相比之下就遜色得多。

(二)工業城市和國民教育的發展水平

17世紀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從此以後,大批人口湧向城市,原有的城市在工業化道路上繼續發展,新的工業城市不斷出現。由於現代化的大生產,使得人們的生活節奏隨之加快,競爭加劇,為了使思想和生產技術跟上飛速發展的社會,人們也就不得不拚命的邊工作邊學習。與此同時,為了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各個國家的國民教育也得到相應的發展。這些因素都促使圖書館由向少數人開放變成向全社會開放。從19世紀後半期圖書館已開始了新的發展階段。工業城市的發展,使得社會人口相對集中,人們集中使用圖書館的要求為圖書館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機會。特別是在今天的知識經濟社會、信息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也對人們提出了“終生教育”的問題,人們利用圖書館的要求提高,為圖書館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全民教育、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得作為社會教育機構的圖書館數量大大增加。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圖書館事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的新局麵。

另外,由於教育的高度發展,特別是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產生和發展,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為其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

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對圖書館發展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麵來認識:第一,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賴於圖書館為其提供過去已有的著述和數據。科學技術的發展並不是孤立的、憑空的發展,它是在前人的或者說是已有的基礎上進行的。科學技術要發展,人們就更加需要了解和掌握原有的發展水平、原有的理論和知識、原有的技術數據,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新的發展。這些理論知識和數據都記錄在文獻上。文獻是圖書館存在的物質基礎。圖書館收藏的文獻是經過選擇、收集、整理,可以提供利用的完整的文獻體係,隻有圖書館才能夠提供科學技術研究的記錄相關理論知識和數據的文獻,為相關科學研究服務。科學技術的發展,促使人們大規模地利用圖書館,有賴於圖書館提供以往的經驗、理論、數據,圖書館也有條件滿足他們的需求,為他們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促進圖書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