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國外圖書館產生與發展概況
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出現圖書館較早的國家有古代的巴比倫、亞述、希臘、埃及、羅馬等國。
埃及國王設有專門機構保管文獻,這種機構兼有圖書館與檔案館的性質。第四王朝(公元前3800—前3500年)及第五王朝(約公元前2400年)時期,載有“書庫文牘”“文獻管理員”“卷籍專家”一類頭銜的人物墓碑,說明這種機構有專職人員管理圖書文獻,而且擁有相當的地位。當時主要圖書館有兩座,一是設在距開羅287公裏的阿馬拉的王室圖書館,發現藏有“阿馬拉文書”32件,全部用楔形文字寫成,內容大多是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前1320年)國王阿霍特普三世、阿霍特普四世與古巴比倫、米坦尼、亞述等國君交往的外交文書。二是拉美西斯二世在首都底比斯建立的一所以收藏宗教文獻主義的圖書館,稱為“靈魂之藥”,意為圖書可作為精神食糧;被雇的圖書工作人員阿門、恩、浩特的姓名及職業均見於墓碑。古埃及的寺院都設有圖書館。考古發現,在古巴比倫王國遺址發現一些貴族的貯藏室藏有公元前2000年的楔形文字泥版;1986年,還發現一座公元前10世紀巴比倫王國圖書館,在巴格達南40公裏薩巴爾城遺址。公元前7世紀,亞述國王阿舒爾巴尼帕爾建有尼尼微王宮圖書館,藏有大量泥版文書,從19世紀開始,陸續發掘出有3萬多件。公元前6世紀,希臘雅典城創立了第一個圖書館;稍後一些,著名學者亞裏士多德(Aristotle)也創辦過圖書館。埃及亞曆山大裏亞圖書館建於公元前4世紀,是當時埃及的學術中心。古羅馬於公元前3世紀創辦了著名的亞曆山大圖書館,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私人圖書館數量也相當可觀,有的藏有紙草紙書約1700卷。印度在公元前2世紀已有寺廟圖書館。
中世紀,初期宗教統治籠罩西方,僧院圖書館在這時興起。修道院圖書館在2世紀出現,到6世紀已經很普及;4世紀出現大教堂圖書館,但數量趕不上修道院圖書館。11—13世紀,西方大學興起,大學圖書館也發展起來了。當時意大利有18所大學圖書館。比較著名的有牛津大學圖書館、劍橋大學圖書館、巴黎大學圖書館等。在德國、西班牙、瑞典、奧地利等國均有大學圖書館。到1500年,歐洲共有75所大學,後來都建有自己的圖書館。文藝複興時期(14—15世紀),歐洲各國,首先是意大利,興起了建立圖書館的高潮。15世紀初,我國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西方,大大推動了西方圖書館的發展,西方各國圖書館的數量和藏書大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