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經過了80年的孕育時間,直到1887年,德國哥丁根大學舉辦了圖書館學講座,才標誌著圖書館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芝加哥學派”的崛起和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讚的《圖書館學五原則》的問世,圖書館學才逐漸從專注於單純的操作技術與工作方法的研究轉變到理論建設和應用研究並重上來。從此以後,圖書館學理論才真正開始成長、繁榮起來。目前,由於圖書館學的一些基礎理論在圖書館學界的認識還很難統一,也不太穩定,與其他的古老的、成熟的學科相比,圖書館學還是一門年輕的正在發展中的學科。因此,圖書館學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有著許多未被開發的領域,有著極其豐富的研究內容,是個大有作為的天地。在近20多年中,圖書館學者們逐漸拓展了研究領域,出現了許多學科生長點,這就是有力的證明。
(二)圖書館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圖書館學的理論,一方麵是圖書館工作和圖書館事業建設的經驗總結;另一方麵,它又指導圖書館工作和圖書館事業建設的實踐並接受其檢驗。一般來說,圖書館學的理論研究都是為圖書館工作和圖書館建設實踐服務的。圖書館是為適應社會需要而產生的一種社會設施和社會分工,本身有其特定的工作實踐。因此,圖書館學的理論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專指性。它始終與圖書館工作和圖書館事業建設實踐緊密聯係,一旦脫節,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紙上談兵,甚至變成了其他的理論。圖書館學理論本身就包括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兩大部分,後者占有較大比重。在圖書館學的分支學科中主要內容是研究實用技術與方法以及技能訓練。從目前圖書館學研究狀況來看,美國就占到90%以上,歐美情況也基本相似;俄羅斯將圖書館學定義為“功能科學”;我國圖書館學界非常重視理論研究,且近十幾年內,應用研究已上升到第一位。這些情況所涉及的其他問題我們可以暫不論及,但都反映圖書館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三)圖書館學是一門兼收並蓄、博采眾長的科學圖書館學是研究圖書館、圖書館事業及其相關因素的一門科學。藏書,或者稱為文獻、文獻資源、文獻信息資源,是圖書館的主要構成要素,它是人類文明的記錄,包括各種思想和各學科知識。讀者,或者稱用戶,是圖書館的另一個主要構成要素,它包括集體的和個人的,其構成有社會上各種專家學者、各級各類學校的師生及社會有文化和有能力利用圖書館的人。館員,是圖書館的最活躍最關鍵的構成要求,他們承擔著文獻信息知識管理,為讀者、社會服務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圖書館需要大量的既掌握圖書館學係統知識又懂其他專業的館員。圖書館本身對社會的文明、發展進步所起的巨大作用的原因、機製和方式方法,以及圖書館的起源、發展、本質等問題,也必須用跨學科的方法進行研究,才能取得符合實際的科學結論。圖書館學具有很強的容納性、包容性和對新技術的敏感性,特別是對新的科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並大量地吸收和應用這些理論和方法,為圖書館學的深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推進圖書館學逐漸走向成熟。據有人統計,在圖書館學研究範疇中,被研究者涉獵的已近300門學科。因此,圖書館學研究必須充分利用各種科學知識和方法,發現和總結出圖書館全部活動的規律,更好地開展圖書館各項工作,促進圖書館事業健康發展。
圖書館學是一門內容極其豐富,係統性和知識性都很強的科學,是整個科學體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館學必將獲得更大更快的發展,對社會發展發揮自己更大的作用,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也必將受到社會的重視。
(第四節)圖書館學的研究任務
圖書館學在我國出現要比歐美晚幾十年的時間,但也有百年了。在這百年裏,雖然經曆了一些曲折,如受到10多年戰爭(如8年的抗日戰爭、3年的解放戰爭等)和10年“文革”的影響,但經過20世紀20—30年代、50—60年代中期,特別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努力和發展,應該說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圖書館學的學科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使我國圖書館學的發展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差距大為縮小,有些方麵已達到了先進水平。由於圖書館學本身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學科,還不很成熟,缺乏穩定性,學科的發展還遠遠不能適應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圖書館學的研究任務還非常艱巨、繁重。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齊心合力,團結奮鬥,才能勝任曆史賦予的重任,向時代交出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