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圖書館學理論研究進入了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的新的曆史時期。20世紀50年代,開始比較大規模地介紹列寧和毛澤東關於圖書館事業的論述,並進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於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建設起了奠基的作用。我國圖書館學理論研究受前蘇聯的影響較大,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仍留下不少痕跡。從1957年前後開始形成了我國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第二次高潮,直到1966年“文革”開始而結束。這一時期,意識形態有力地介入圖書館學理論研究,圖書館學者們進行了思想改造,關於圖書館學的性質、研究對象、圖書館性質與職能等的討論以及批判所謂的資產階級圖書館學等。前蘇聯圖書館學思想的全麵滲透,影響著中國圖書館學理論研究幾十年。圖書館學研究納入國家科學規劃(王重民主持製訂了全國圖書館發展規劃),1957年國務院頒發了《全國圖書協調方案》,並成立專門機構。初步形成了一支新老圖書館學理論研究隊伍,以新的觀念研究圖書館學理論。基本上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體係,編寫了《圖書館學引論》《藏書與目錄》《讀者工作》《目錄學》等一係列教材,建立了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圖書分類、圖書館目錄、藏書建設、讀者工作、目錄學等分支學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分類法編製和基礎理論探討兩個方麵,1949—1965年共發表學術論文4305篇。1952—1960年,編製出版了《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人大法》)、《中小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草案》(簡稱《中小型法》)、《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中圖法》)等,完成了圖書分類法意識形態化。在理論探討上,主要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矛盾說”等。
正文 第2章 圖書館學的形成及其發展(2)(3 / 3)